普修汉语到底有多大用处
惊悉: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
这是从一位博友的文章里看到的,之所以用“惊悉”,里面有我对这件事复杂的感觉。
而现在,当我得知要在全体大学生中开设所谓的中国语文课,我只想说:
我很赞成在大学普遍开设这个课程,但是,请从07级开始执行,不要对我们这一级产生任何影响。
之所以这样说,是我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出于一种对教育部这个决定的不解和质疑,我有以下几点想要说明的:
一、开设中国语文课,对有些专业有用吗?
我是学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这似乎和汉语学的好不好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吧,我们只要把数学和专业课程学扎实了,就应该能够在本专业有所发展了。
即使日后发表些论文,经济类文章,一般都是以论说为主,总不至于用文言文,散文形式来写吧。还有什么词汇啊,段落啊,语素之类的,我们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与不学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不仅是我们这些专业,包括数学类,理工类,主要和数字打交道,只要能看懂题目说的是什么就可以了,似乎也没有必要把汉语研究的那么透吧。
因此,希望这个课程的开设能够分清到底谁是真正需要学习的,否则,即使每个专业都开,又有多少人会去听,至少我是不会听的。
二、汉语不过不能毕业?怎么考?考什么?
看来教育部真想弄个覆盖全部大学生的汉语等级考试,没想到,大学教育改革越改越倒退了。
原来弄了个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和最终学位证,毕业证的颁发挂钩,只要四级没过,就无法毕业。现在虽然表面上说四级成绩与两证脱钩,但只有我们这些学生自己清楚,四年时间,过不了四级还是拿不上两个证书,换汤不换药。
这下好,又要去考什么汉语,不过照样不发毕业证,这等于把大学生完全当成了应付考试的机器。
另外,这个汉语怎么考,又能考些什么?
古文?成语?病句?还有作文?那要这样的话,还不如让大学生每年跟着高三学生一起,参加全国高考的语文考试算了。我们只要成绩,而主管单位也省了出题的麻烦,这样多好。
三、考完了,也就完了?
为了考试而去学汉语,到底有用吗?高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高考语文复习了一年,参加了一回考试,考上大学了,挺高兴的。我们走入了大学,而语文呢?我相信大多数人已经把那一年里所学的语文知识忘的差不多了。
我自认为高考那年的复习相当用功,什么形近字,多音字,错别字,病句,成语等等之类的基础知识,我可以说看了一遍又一遍,牢记于心。可等考完了,我全忘光了。为了应付高考而进行的记忆,没有任何用处。
同样,为了大学毕业而进行的汉语考试也是对提高大学生的汉语学习没有任何作用。
拿学习英语来说,如果不是想出国继续深造,现在的大学生一般最多过了六级就行了,而等过了,哪个还会一天到晚拿个英语书去玩命学。
这个未来的汉语考试也是如此,由于专业不同,许多专业没有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风气,因此我们的目标仅仅为了通过考试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考完了,也就完了。这样的应付差事,还不如去干点别的。
综上所述,我呼吁,在建立这么个考试之前,先要在大学生中间树立起一个热爱祖国文化,保护民族语言精髓的意识。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被形式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