诀别之时,他们都说了什么
—记历史上著名的诀别之辞(一)
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都为历史做出了各自不同的诠释。而在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刻,又为中国历史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话语,成为了久传不衰的名句。
一、伍子胥
原话:“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风语沉浮:这段话是吴子胥在夫差赐自己死刑时说的一句绝命辞。
作为夫差霸业的缔造者和见证者之一,伍子胥把一生的心血用在了辅佐夫差身上。可面对胜利,夫差在酒色美女的攻击和阿谀小人的奉承下,逐渐迷失了自我,开始纵情玩乐。
伍子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没有向孙武那样激流勇退,而是直言晋见,这也常常触犯到夫差,导致夫差逐渐疏远了这位老臣。并最终在小人的鼓惑下,赐死了伍子胥。
而他这段诀别之言中所言之事,在几年后成为了现实。不知蒙面自刎的夫差是否有颜再见丞相。
二、屈原
原文: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风语沉浮:以一颗忠正之心侍奉楚君,换回的却是君王的猜忌和小人的诋毁。这使的屈原的报国之力无从施展,郁郁不得志下,三闾大夫只得离开王庭,漂泊在外,过起了流浪诗人的日子。
而当他听到楚国城破被灭后,以失去了独存于世之念,在一个朗朗白日的晴天,投身汨罗江,以自己来殉国。
他的壮举感动了无数的人,成为后世文人效仿的对象,而三闾大夫的形象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被世人尊敬。每年端午节,中国人用吃粽子的习俗来祭奠他。
三、荆轲
原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风语沉浮:其实对于荆轲来说,此去咸阳,即使成功,也无法功成身退,但为了还太子丹的恩情,为了自刎的樊将军未了的遗愿,他只有带着那把匕首毅然前行。在此刻,生死已不再是最重要的,那份义气,那份责任,促使他迈向死亡。
也许他最放不下的是远方的她,这一去两人便生死两隔,可时间紧迫,他放下了儿女私情,书写下一段荡气回肠的刺秦故事。
七剑不中,飞刃未果,他死时,眼中流下了一滴泪,不是为失败而流,而是为她而落。但,除了赢政,没有人注意。
一个失败的英雄,一段悲凉的诀别之辞。
四、项羽
原文:天亡之我,我何渡之!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风语沉浮:面对部下的苦苦相劝,看着身后的浩瀚大海,望着眼前疾驰而来的追兵,想到血洒宝剑的虞姬,回忆起和江东子弟打天下时的威风。一代西楚霸王心冷了,他不愿苟且偷生,他要以一个男人的方式结束这一切。
于是,当追兵包围了以无路可退的项羽,他没有丝毫慌张,从容的拔出那把沾着虞姬鲜血的宝剑,自刎而亡,给历史留下了最为轰轰烈烈的画面。
一千余年后,一个女词人,面对那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发出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感叹。
项羽,已成为忠勇的代名词。
五、周瑜
原文: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背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而未知始终。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言有可采,瑜死之不朽矣。
风语沉浮:这是周瑜临死时向孙权所奏之言。周瑜并非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历史上,周瑜在回江陵途中,由于箭伤复发,死在了八丘(今湖南岳阳)。
周瑜可谓文武双全,是东吴不可多得的齐才。因为有他的领兵对敌,才确保了东吴一方水土的平安。
而他在临死前,依旧念念不忘东吴政事,其忠贞堪比诸葛亮。
周瑜一死,东吴无帅才。
六、岳飞
原文: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风语沉浮:这是岳飞在大理寺接受审判时,面对主审的无理取闹,而在认罪书上写下的八个大字。
一代名帅,因为一个“莫须有”,毁掉了自己的“十年之功”。他的直捣黄龙的梦想也随着十二道金牌成为了泡影。
后人为他不平,历史为他鸣冤。他的“精忠报国”也成为历代将领的共同愿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