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待命”24小时

(2007-03-28 18:16:16)
          

      “待命”24小时

        三月末,伤晴天,阅书伏案闲中闲。雨浇红土外乡客,寻人物色四更寒。

        红星八角革命者,盘山坚持敢怠慢。水浒枭雄情义事,也难忠孝也难全。

    “待命”24小时乍一看有点像定场诗吧,放心,偶还没有闲到写小说的地步.....哈哈,不过倒是“无事生非”的把《反恐24小时》一口气给看完了。当然是第一季啦!! 还是觉得我们的古代小说很牛,每一章每一回都有故事梗概和中心思想,他们用诗的形势加以描述.......所以至今流行的电视剧----《越狱》《反恐》等,外国人都还在借用。不是吗?每一级都有上集提要.

    看剧的体会应该是牵肠挂肚的。故事情节的丝丝紧扣,一个小时下来,竟茶饭不思!每一个人物都让我过目不忘.....若论英雄当属主人公了。他是名副其实的孤胆英雄!我想他应该感谢编剧,是编剧的聪颖才有了角色的光环,即便主人公永远刀枪不如,观众也会理解!理由再简单不过,因为观众希望他活着......男主角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解决危机,当然编剧也永远让情节处在危机四伏中......导演的风格很喜欢,纪实不乏气氛的渲染,本应该是矛盾的手法处理,却结合的自然流畅,镜头的语言可以说是做到了“目不暇接”,故事节奏的营造离不开摄影师的技术娴熟和智慧,相反的,摄影没有喧宾夺主,一切技术的手段都是为角色和剧情服务,没有强调部门的独立和造作。更有甚者,剧中很多角色的塑造都是靠镜头完成的。这大概就是电视和舞台表演的根本区别!镜头的组合和剪接可以改变演员的表演。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所谓的叛徒并没有被一眼看出来,看到最后也许观众会觉得剧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靠,因为从每个人物的脸上是无法判断的,好看的不一定是好人,难看的也不一定是坏人。正义和邪恶的判别,还是要靠行为!哈,没有天生的好与坏,更没有天生的叛徒。。。。。当然还是要夸赞编剧,一剧之本吗!他们没有把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表面化和模式化,人物的对话都是观众愿意听到的,不是说教,而是人物真实的内心矛盾的直接体现。当然最受益的还是男主角,剧本把他打造的完美不缺(为国家和家人不惜一切)偶尔的性格瑕疵(个人英雄主义)也成了人物个性的闪光点.......不得不说他们做到了比观众聪明,猜不到结果只能继续看下去.......
     又是天气的原因。我也经历了24小时.....不是反恐,而是在家待命,等待“开工”。哈哈,这也是人变勤快的原因。。。。。每天一“博”“待命”24小时

   解释一下: “待命”24小时不是为<<反恐24小时>>作广告,我不是制片人!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话剧百年
后一篇:当下的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