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仓"藏族的来历
生活在青海省海东区的藏族,自称为"卓仓哇"。居住在乐都县、平安县、湟中县等地区,方圆一百多公里,有所谓"卓仓隆哇顿",即卓仓七条沟的说法。这里的藏族生活基本属于以农为主的半农半牧区。与汉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有些村庄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有的是纯藏族村紧靠着纯汉族村的。关于它的来历,据说最早来自于西藏。公元9世纪末吐蕃王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朗达玛被杀后,吐蕃本部立刻陷入一场混乱,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在各自母系贵族势力的支持下,分别自立为王,分裂割据一方。朗达玛的儿子沃松来到阿里地区,建立了阿里王系,著名的古格王朝就是他的后代建立起来的。他的第四世孙赤德从后藏来到青海湖一带,在当地统治首领,即吐着统一时期的守关将领的拥戴下,逐渐建立起了势力强大的角厮罗政权,掌握着青海东部和甘肃西部,即古丝绸之路的统治权,与宋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角厮罗政权的中心地就在今天的乐都县,"卓仓"这一称谓来自于祖先居住地,即今天的西藏后藏地区卓沃隆地方名,"卓"为"卓沃隆","仓"为祖系,"卓仓"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部分藏族的语言中现在仍然能够感受到卫藏方言的语音与语调,保留着许多轻声音,与纯正的"安多语"有所不同。同样,他们的婚礼仪式除了有古老的藏族习俗外,还有非常浓厚的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汉民族的封建意识渗透在整个婚礼的过程中。姑娘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家长就开始着手为她找婆家,通常是有男孩儿的家,主动上门说亲(媒人都是男性担任),甚至有定娃娃亲的,经过几番商量,若同意这门亲事,就开始向男方列财礼账单。一开始往往要价很高,然后通过媒人说情可以逐渐降价,以显示自家的姑娘不是不值钱,同时在村里的名声也好听。双方达成协议后,就到寺院占卜算卦,择吉日娶亲。喜事一般在腊月二十几日举办。前一篇:藏历年点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