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懂《南京!南京!》

标签:
娱乐 |
分类: 影评 |
很久没写影评了,因为很久没有时间,实话讲也很久没有一部国产电影让我有非写不可的冲动。
首先,《南京!南京!》没有达到,陆川所说的高度。能理解,一个导演,一个演员,一个普通人,如果真正,带着一份热爱与感动,“鞠躬尽瘁”的完成了一部电影,他分享的心情,势必体现在言语上会有些走高。更何况,电影剪辑,是一种肢解。就如,一个孩子被老师指责淘气时,孩子总是憋屈,家长总是无奈应和。
我们看到的影片,可以讲很多弊端,但如果,能看到完整版,或者,“去做一次陆川”我想,很多事情还是可以得到理解。可惜,这类事情从没有发生过。
公正难以实现,导演的夸大称赞,便未尝不可。发自于心的真诚,被凡事的恶炒,弄的难以“欲盖弥彰”。或许是信息不对称,或许是人们看到的,与导演看到的,经历的相差甚远。换句话讲,这份真诚的完善之旅,导演无法展现给我们。有些遗憾。
不过《南京!南京!》仍然是部好片,如果大家不是只用眼睛去看。
记得,在拍《拉贝日记》之前,要拍此片的美国人,起初是想和陆川合作一起拍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然而,最后,他们选择自己去拍摄《拉贝日记》。过程中,陆川看了很多美国人手里的资料,受益匪浅。至于美国人与陆川分道扬镳的理由,或许,等两部电影,大家都观看后,自然就明了了。
《南京!南京》,是一部以日本人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故事。记录了很多国人不知道,也不曾了解到,日本军人当时的生活状态。以这个独特的视角,阐述一件国人“熟知”的故事,是不是有点意思?日本人,嘴里的日本话我们“听懂了”,为他们残忍的形象上,添加一丝人性的同时,让影片变得更加客观了。
影片中,这样的效果也显而易见。他们也怕死,也懦弱,也怜悯,也需要安慰。因为,他们其实也是人,也是被牵入战争的一份子。正如,我们被残害的同胞一样,是战争中一粒沙,被风吹起,迷茫盘旋,无法落脚的沙。
当,整个事件中的日本人,被还原成“人”,我也在逐渐正式这种客观,让原本的南京大屠杀的残忍,多了些许的包容。国人第一次,以受害者的身份,从“残忍”的侵华日军视角中,看到了一种叫真实的感觉。于是,我们内心格外的压抑。
如果你说,此片中残忍的屠杀,肆意的凌辱,让我们感到压抑。这种回答,真的,太过于官方,太忽视陆川那客观的心愿了。如此压抑的根源,是,我们的思想与感受,随着,残忍肆意,走进了,日本军人的身体,为他们压抑不已。
如果,你已经看过此片,角川在最后,放走中国人质,与手下说:“活着比死着更艰难”!!这句话被安排在这里,就是对影片一切的,一句完结性的总结。
在国人眼中,深入思想的南京大屠杀,是残忍,没有人性的。而在此,主观的愤怒让我们忽视了一些问题的存在,让我们忘记生活中的换位思考。怎么多年来,从未有人站出来,讲出这些。而这次,陆川,用角川,客观了,包容了,讲了。
有一种活着,比死了更艰难。想到了余华的活着,想到了葛优扮演的角色为活着付出的一切,思绪转念,想到了,角川放弃生存的一瞬间。或许,陆川是对的,或许,关于南京大屠杀,一向宽容的国人,忘记了客观的思考,把这个恨,延续到了今天,让个敏感,关联了中日关系制止今天。
然而,影片的结束,很多人和我谈起的,仍是,日本人的残忍,与恶心的镜头。角川的死,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甚至,不太解气。有些很遗憾。
或许我们需要去宽恕那些不承认错误的日本人,或许,陆川本意中的客观,只是小心翼翼的展现另一种对南京大屠杀的视角,或许,伤痛与死亡这所有的一切,都看似比某些活着更痛苦,或许,存在的意义就只有活着。
如果,南京一片,陆川用传统的讲述,那么便会如正在翻拍的《雷锋》一样,我们只关注田亮。故事那?早就知道了,问题那?早就明了了。日本人王八蛋,中国人被残害。
其实,很不然。很多像角川一样的日本人,在这场战争中,都是活在艰难中。他们在军营中的欢庆,在残杀时的惊恐,甚至在凌辱时的矛盾,早已扭曲的人性。这种活,与死亡,同样,是这场战争带来的。同样是一种残忍。
很好的影片,很好的讲述方式。
压抑心头的无言,为了角川。心中产生的矛盾,感谢陆川。
这种客观与宽容,让我在压抑中,受益匪浅。
ps:有些朋友和我讲,看到日本人跳奇怪的舞蹈时,想笑不敢笑,怕不合气氛。我说,我从没有想笑的感觉,他们每个动作,都叫我更加压抑与产生于民族情节背道而驰的怜悯。
凯撒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