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亲

标签:
杂谈 |
元旦小长假,跟朋友一起回她随南的老家。提前好久就打了招呼,说是父母家要杀年猪,再三婉拒,盛情难却。
到时已是正午,却见朋友家场院里非常安静和干净,没有一点要杀猪或者杀过猪的迹象。朋友父母说,他们家被排在了下午。乡里屠户稀缺,附近村子就那一个班子,大伙只好老早就开始排着队地预约,每天从天还没亮开始,只到夜晚看不见择猪毛才收工,一天下来,多则六七家,少则三五家,家家都像过年一样望着。
原以为午饭只是简单将就吃了,早早要做杀猪前的准备,没料还是满满摆了一桌。很意外还有去年的腊肉,实实在在地用大钵煮了,想来是留了又留,省了又省,一直到又杀年猪才舍得全都拿了出来的。
朋友父母都是那种言语不多做事利索的人,而且似乎早就有了明确分工。父亲负责燃火取暖,母亲烧火做饭。父亲的炉火烧得很旺的时候,母亲也饭熟菜香了。父亲不时往火炝里添加大块的木柴,母亲也一下子弄出许多吃的。父亲帮着把饭菜一样样地摆上餐桌,母亲就招呼着大家洗脸洗手就坐,配合得极为默契。
子女孙儿还有客人满满坐了一桌,父母却退到厨房去了。一个忙着煮锅巴粥,一个忙着预备下午杀猪要用的开水,叫了许多遍也不出来。等到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才小心地过来看看饭菜是否好吃或者足够。如果因为好吃所余不多,他们会检讨“没什么吃的”;如果因为准备太多而有剩余,他们又会检讨“做得不好吃”。虽是自家的儿女子孙,却是最贵重的客人,没有半点马虎。
下午杀猪,自然忙碌异常。请了村里的人来帮忙把猪捆了,弄上案板,放血拔毛,开膛剖肚,分边切块,一忽儿天就黑了。父亲忙着打电话请乡亲近邻来喝猪血汤,母亲则一头扎进厨房。家常磨的豆腐,新长的豆芽,都是提前很多天就开始准备了的,这时全都派上用场。母亲麻利地忙进忙出,很快摆上了两大桌。父亲进进出出地招呼着,生怕冷落了一个客人。城里回来的子女儿孙这时也是客,基本插不上手,只或远或近地看着热闹。
然后一边饭毕,一边把分成块的猪肉弄进屋里。远客近客走了一些,没走的就坐在火炉边烤火拉家常,父母也暂时放下手里的伙计,陪着客人们说话。父亲的手因为总在不断往火炉里加放木柴,来不及每回都去清洗,被母亲骂了一回:“看你那手弄的,黑漆漆的。”
父亲蓦地缩了手,急急地出门,回来时手已洗过。虽然油灰已去,却沧桑赫然:皲烈的口子,或者砍柴劈柴留下的伤口,清晰可见。为此,父亲不大好意思再展开他的手,就握成拳头抱在一起放在膝盖上,一句一句迎合着众人的家常话,间或再加柴时手上就多了一双灰色的棉布手套。朋友说,父亲从入冬开始就上山打柴,自己在家却从来不舍得烧火取暖,只在杀年猪过新年子女都回来或是待客时才那样大方。
父亲是老党员,在别人张家长李家短时总插不上话。母亲永远和父亲同一个立场,父亲不发话时母亲也绝不插言。他们一般只说年猪和收成。比如前后湾里谁家年猪大,谁家香菇长得好,谁家的子女在外做生意赚了钱,都了如指掌。最津津乐道的却是谁家的孩子最成器,在外面如何风光,倒不说对父母怎么尽孝道之类。在他们眼里,子女过得好远比自己活得舒坦更重要。
炉火渐渐弱了,一块木柴加进去,转又旺了起来,冬天的夜晚也变得暖和而踏实。父亲整整齐齐码在火炉边的柴堆一下子去掉了很多层,但他还在不停地加着。客人们都意犹未尽,没有告辞的意思,而且新的话题不断产生,也不断地被展开着。来客们年龄和父母差不多,子女也多在外面,自己守着老家的房屋和田地,一年四季里忙活着,难得有闲的时候。到了这年关岁末,地里不需要天天打理,猪圈里没了嗷嗷叫的猪,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巴不得把往日积蓄的话蒌子全倒了出来。
城里回来的子女们自是不愿参与这样的话题,先睡了。还是多年前没出去时的那张床,母亲收拾得极为干净整洁,被子是才洗了换上的,暖和而且舒适,一觉睡下去,竟然无梦就到了天亮。醒来时窗外一片洁白,雪落得毫无征兆。
起床时父亲已经把火炉烧起,旁边的饭桌上是热腾腾的饭菜。这老俩口,不知什么时候起床开始忙碌,直到全都准备妥当才喊小辈起床。于是感慨,只有在父母身边,才能享受如此待遇:饭来张口。
然后离别。通村公路只修到村头,门前的一段土路雪后行车有些困难。于是母亲吩咐父亲从里屋推出小板车,扛出提前装在袋里的猪肉大米还有萝卜白菜,甚至于菜蒌里洗好没炒完的泡泡青,也一并装了,一齐送出村外,仔细搬上车,不停叮嘱各是谁的,别弄混了。其实每份都是一样的,父母没有厚此薄彼。只是在分开准备这些的时候,父母把自己的心意也一并放了进去,不同的是把谁喜欢什么分得很清楚。
车子很快就开出山岗,父母站在村头寂寞的身影也随之不见,突然间怅然若失。不知那热闹过后的家,是否会更为冷清?而且,父母把自己所有的心意都分给了子女,不知留给自己的还有什么?他们养了一年的猪,除了子女打包带走的,除了年节待客用的,除了子女每次回家吃的,不知他们自己有没有尝过?他们说国家政策好,种地不交税,所以到了城里人早该退休的年龄还在耕种劳作,为的是子女可以随时回家来拿没有打农药的大米。子女们不回来,他们就亲自送到城里,挤班车,肩挑背扛的,一直送到家里面。他们总说孩子们在外面活得不容易,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他们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也心甘。
身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的我们,唯有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亲,都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