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许渊冲的浪漫情怀

(2008-11-06 15:56:55)
标签:

读书

人物

杂谈

分类: 读书偶记

许渊冲是西南联大毕业生,学外语,后来成了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据说这名号是他老先生自己印在名片上的,这名片“冲”得很,上有联语云:“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注意,不是“第一人”,而是“唯一人”!他曾经把《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和李白、苏轼诗作等译成英法韵文,又把世界文学十大名著译成中文,故有此联语。记得钱锺书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说那时西南联大的学生都很傲,但最傲的是外文系的学生:“外文系的看不起中文系的,中文系的看不起哲学系的,哲学系的看不起社会学系的,社会学系的看不起教育学系的,教育学系的学生没有学生可看不起,只好看不起系里的先生。”这许先生也真是了不起,据他自己说,他上小学是全市最好的小学,上中学是全省最好的中学,上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天下第一中学”任教,后来在世界一流的大学巴黎大学做研究生,现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著作(译作)等身,当然有傲的资本。不过这高傲要看与谁相比,碰上他的同学兼好友杨振宁,许老先生就感到自愧不如了。他有一篇文章《比拼杨振宁》,就说:“先谈天才,他4岁就认字,他的母亲教了他3000多个;而我4岁时才学会300个字,我的母亲就去世了。他5岁读《龙文鞭影》……而我只会看白话小说,背《水浒》一百零八将……因为我虽然翻译了几十本诗词,但翻译课和英诗课考试的分数都在80分以下;而杨振宁却是分数既高,成功又大。他考入西南联大时,是两万人中的第二名……”后来杨翁又娶少妻翁帆,许翁便不与杨翁再“比拼”,并且,为表祝贺,许老先生赠诗一首,汉英兼写,文白并用,其诗妙绝:

振宁不老松,The ageless won't grow old.

扬帆为小翁。You sail with your young bride.

岁寒情更热,Love will warm winter cold.

花好驻春风。Spring will ever abide.

许老先生有一本自传,书名与法国文豪普鲁斯特的名作相同:《追忆逝水年华》,再版时去掉两个字,改成了《逝水年华》。这本小书中,他记录了自己在西南联大所亲炙的陈寅恪、吴宓、朱自清、钱锺书等名师的教诲,以及这些文化名人的轶事趣闻;追忆了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从翩翩少年到“诗译英法唯一人”的青春激扬的学生生活。我读这本书,感到除了书中记录的名人轶事之外,特别有意思的是许老先生青年时代的一段师生恋。

老先生到底是学法国文学出身,文笔唯美,性情浪漫。书中说,他大学毕业后,到昆明天祥中学教书,这天祥中学得西南联大之利,许多日后成就大名望的联大毕业生曾来这里任教,师资雄厚,堪称“天下第一中学”。天祥中学校训上写的是“紧张活泼”,校歌里唱的是“师生情谊长”。据许先生说,这“师生情谊长”里有一层意思是天祥校友中喜结良缘的有很多。许先生是西南联大出身,又是学外语的,自然才华横溢,风流倜傥,非常能够吸引小女生,于是被女学生们叫做“大众情人”。可是许老师的情人只能有一个啊,于是他看上了一个叫如萍的姑娘。《逝水年华》中的《如萍》一章,专讲这段恋爱,其中收录了当时的恋爱日记,其如火热情一点也不输于徐志摩的《爱眉小札》。

那是1944年的下半年,许先生1921年生人,1944年他正是二十二三的岁的光景,青春年少,怀春时节。人在恋爱的时候都是诗人,那么诗人在恋爱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呢?

不用肉体接触,不用言语交流,只要静静地看她一眼,我的灵魂就进入了天堂乐园;如果一天不看见她,我的精神就陷入了无底深渊。

想想看:把手放在她的书桌上,手指着每个英文生字,格外仔细、格外温存体贴地对她讲解,可惜这些生字吐露的不是我的心声!

更想想看:房里只剩下我和她两个人,我问她答,让她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然后在铺着月色的路上送她回去。为什么这种时间不能长久?也不能常有呢?

夜深人静,慕蠡、国焘都已睡了,我一个人坐在湖边,望着天上闪烁着神秘之光的双星,它们像是如萍那双迷宫似的眼睛,正在用听不见的声音对我说话呢!

……

我追求如萍就像白天追求黑夜一样,永远追求,永远不能如愿以偿。但是白天追求黑夜,每天总有几分钟若明若暗,若即若离,难分难舍。而我追求如萍呢,为什么比白天融入黑夜还难?

她的眼睛像是黑夜的黑色和白天的白色凝成的水晶;她的睫毛像是闪烁的星光,只不过是染成黑色:她的脸像希腊的女神像,无怪乎光道说她和小芬是天祥中学的飞燕和玉环了。

……

这深情而优美的文字,任何女孩恐怕也难以抵挡。当然还有诗,英文诗和法文诗:

在夜深人静的时刻,你像一个不速之客,

闪电般进入了我的梦乡;

生离死别似的痛苦,使我眼里涌出泪珠,

像滚滚而来的不尽长江。

……

但是,这样的爱情可惜是不长久的:

夜里九点钟,我和如萍并肩走向新村花园,她的手电在路上描下我们的影子;但电光一消失,我们的影子也被黑暗吞噬了。难道我们的关系也像电光一样,只有一刹那的寿命?

诚如他日记中所说,美丽的爱情总是如此的短暂。此后许先生远赴欧罗巴,负笈巴黎、牛津,回国后“五十年代翻英法,八十年代译唐宋”,“九十年代领风骚,二十世纪登顶峰”,成为了名满天下的翻译家。到了1996年,许老先生已是年逾古稀,他的这本《追忆逝水年华》由三联书店出版。许老先生向亲朋好友赠书,他把书赠送给冯友兰先生的女公子冯宗璞,赠送给吴宓先生的女公子吴学昭,赠送给西南联大同学翻译家赵瑞蕻、杨苡夫妇和诗人杜运燮、历史学家何兆武、作家汪曾祺、诗人袁可嘉,赠送给留法同学画家吴冠中,当然还有西南联大同学、天祥中学同事物理学家朱光亚,还有那位他自愧不如永远也赶超不上的杨振宁。他给每一个人的赠书上都题上两行诗,或中文,或英文。

当然,他最想赠给的人是如萍。五十多年过去,不知对方现在如何了。他听说如萍现在上海,于是托过去在天祥中学的同事打听,并且寄了一本书请代为转交,书上照例得题一句诗。题什么呢?我觉得他应该题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才符合他的心境,可是许老先生题的是苏东坡的“事如春梦了无痕”。那位同事打听到了如萍的消息,准备去她家送书,但是,如萍的回讯是:不必去她家,书也不必寄去,她也不会给许先生回音,因为她“要平静”!

我把许老先生的故事讲给妻子听,妻子笑笑道:“我佩服这位如萍!”是啊,年轻时的一时冲动和孟浪,认得真吗?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五十年的风风雨雨,竟然没有淘尽许老先生的浪漫情怀,这老先生也确实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

 

许渊冲:《逝水年华》,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第2版,定价21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