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马修·阿诺德(Matthew.Arnold)的文化观所想到的...

(2007-08-21 09:30:00)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见闻杂感
 http://blog.cgblog.com.cn/attachments/2006/06/2006612_6caa1d32fb77fb562fe1cf41735d9965.jpg

  从马修·阿诺德(Matthew.Arnold)的文化观所想到的...

诗人马修·阿诺德(Matthew.Arnold)在讨论文化能做什么问题时,于1869年出版的《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引用了当时流行的论调:“那些奢谈‘文化’的人,无非是一知半解地摆弄希腊、拉丁那两门死语言而已”,“当下最愚蠢的高谈阔论莫过于满口文化了...,要论掉书袋、却心眼、少理智,没人能比得过文化人”。

这时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帝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还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也是一个民主兴起与物质至上主义的年代。马修·阿诺德发现这是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贵族们充满傲慢,鄙薄大众文化的兴起,虽然在他们身上存续着很多杰出的传统,却常常沉溺于形式主义当中;中产阶级被称作国家的支柱;而刚刚获得政治地位的劳动阶层,仍然被贫困无知困扰着,他们是十九世纪不安与盲动的代名词。阿诺德给这三个阶级分别命为“野蛮人”、“菲利士人”与“群氓”,他们力量的此消彼长,使传统的社会组织陷入瓦解。马修·阿诺德相信,唯有文化才是解决这种混乱的有效手段。他心目中的文化,不是僵化的精英传统,更绝非仅仅满嘴拉丁文,它是从属于任何阶级的任何自我修养的需要。在一个价值失衡的年代,阿诺德渴望文化取代日渐衰落的宗教和哲学的作用,以至于“我们目前视为宗教与哲学的绝大部分东西将被诗歌取代”。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对于希腊精神中所推崇的“美好的与光明的两种事物”的追求,是阿诺德心目中文化的真正要义。它既来自于希腊以来的伟大传统,与摆脱时代局限的经典,也来自于其他国家的文化成就。阿诺德既钟情于荷马与索福克斯勒,也欣然接受了海涅与托尔斯泰,他渴望人人都是文化的信仰者,每个人力图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教养,是和平世界的更有力的保障。

一百五十年前的马修·阿诺德能为今天的中国提供某种启示吗?尽管我们不是文化决定论者,却相信,文化可以在一个缺乏价值判断的年代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参照。今天阅读他的《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似乎就是阅读今日的中国。只不过“GDP增长是国脉所系”代替了“钢铁与煤是国脉所系”。我们常常被眼前的混乱不堪迷惑,那些古老的、陈腐的观念竟又变成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一种必须被引入的社会判断标准,要学会如何将物质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虽然“希腊化”只适合于阿诺德时代的英国,不是我们的解决之道,但我们应从断裂的传统中寻找精神资源,并借助更为广阔与久远的世界文明的传统。“当一个国家出现全民性的生活和思想的闪光时,当整个社会充分浸润在思想之中,具有感受美的能力,聪明指挥,富有活力?/SPAN>——这便是人类最幸运的时刻”(马修·阿诺德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