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已经听许多人议论过这部片子了。
看完后只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部片子又名《迷失北京》,
作为一名家不在北京又想在北京漂着的我来说
影片里面会有那么一些说不出的陌生与熟悉
不断的渗出来撞击着我心底,
已经丢失或者是遗落......重拾......并加以放大。
影片中的人物在我看来其实是很现实的,
虽然够典型但是很真实,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天桥高速,
高楼大厦的地上地下一层一层的住着的这样的人很多很多。
里面每个人的情感都不做作,每个人的需要都不加以掩饰,
正是这样才更加显示出生活的必需与真实。
我并不认为影片这样的表现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
因为现代人的思维也确实是这样的。
我们现在的人早已习惯并已经合理运用自如了。
影片中苹果,安坤,老板,老板娘,
他们无不挣扎在自己的生活里
各有自己的快乐又各有自己的辛酸,
在社会现实的生活压力下他们会很本能的要求自己的利益,
并为了牟利而活,自怜和无奈的时间都吝啬的留给自己,
就像醉酒发生了“事件”后
苹果为了保工作,安坤为了钱和不爽的感觉,
老板的面子,老板娘的“现实聪明原则”......
似乎光是这样露骨直白的表露并不能满足导演真正的表达,
电影或艺术往往需要制造的是一种冲突,
那么与现实的冲撞自然要转到情感的层面上来。
于是在现实利益交织的苹果的子宫里,一个孩子即将诞生。
这时几个主人公围绕着这个即将诞生的孩子
开始为自己的利益重新定了一个协议。
人毕竟是感情动物,虽然是动物,也幸亏是一种动物。
所以逃不出情感。
随着苹果的肚子一天天的涨大,人物的心理都在变化。
一些西方的电影中新生命的诞生
常常能起到重新赋予成人以改变灵魂的神秘力量,
像一种净化剂,冲刷剂......
而在这里这种净化剂的功效似乎还没有那么邪乎,
但还是多少掀起了四个主人公内心的渐进式的冲突。
于是每个主人公
先前被包的严严实实的利益化的合理化的反应倾向
被一个不会说话只会吃奶与啼哭的婴儿找到了一些空子,
瓦解了一部分现实冷漠加入了一点生命温情,
这是好还是坏呢?
因为这样原本的均衡局面开始倾斜~
冲突-结果,是冲突,就会有一个结果。
但是影片到了这儿却极少用语言表现了。
画面静止的特写时间镜头不断的加长加长......
似乎要把观者思考的时间也留进去。
晃动的镜头让观者的思考开始远离眼前这块儿荧屏世界,
思绪在故事与真实之间弥留~~~
是啊正如影片中另一个小人物小妹所说的:
“大大的北京,为什么就容不下一个小小的我呢?”
这里北京可以更大我也可以更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