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上海的祭祀习俗--老上海风俗谈

(2013-01-29 06:29:14)
标签:

巢伟民

篁风斋

老上海风俗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65EN00SIGG.gif中国人马上又要过农历大年了,这是东方人,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虽然有传说讲,过年放鞭炮擂鼓鸣锣等喜庆活动是为了驱赶“年”这个害兽,但是最主要活动还是祭祀,包括祭祖和祭神。因为在中国或是老上海,这个祭神和祭祖,还是以家庭为主的,而且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大家庭中,这个祭神祭祖和总是和时令节气结合在一起搞得,这个也体现了农业社会遗传下来的影子吧。

     在农历大年的祭祀之后,最重要祭祀也就是清明、中秋和冬至三节了,而且各有重点,格外隆重。

     清明节先要赛神宴会三日,拿老上海的话来说,第一天是“尝酒”,再后一日称为“敲甏底”,也就是醪酒吃的差不多了,再把甏底的一些酒也倒倒干净,喝了,这个风俗据说在宋朝时就已经有了。一家人携带冷餐到郊外祭扫先人的坟墓,俗话称“扫墓”。当然也并非在墓地上下四周扫扫尘土落叶,还要做点修葺工作,如有树木草花凋败了,那还的重新补上新的,或在墓上添些新土。还要用稻草编成罈,把锡箔贮藏在罈内,到墓前焚烧,烈火焰焰,其他人看见烟起而知其子孙在祭拜先人了。这个草罈形状似甕,平底,圆方六角,大小各有不同,如是亲戚之间,也是纸钱草罈互相往来祭扫。有老上海的沪语歌谣唱出了迭(这)一天里一户人家扫墓的情况:

      春分一过是清明,过个清明忙煞人。

      清明上坟处处有,独笑噜苏浦东人。

      约定某日亲眷到,祭罢祖宗留客人。

      客人坐的团团转,韭菜蛋皮吃时新。

      面孔吃的醺醺醉,到镇吃茶回来吃点心。

      前七后八十五天,视为一椿大正经。

      更有兄弟分房后,老房新房独年轮。

      坟山堂里翻筋斗,人家他家有子孙。

      我做客人他做主,互相公醵联感情。

      银锭冥洋长乐钱,齐向斜阳把火焚。

      花费铜钱多多少,无非孝敬前头人。

    到了中秋节的祭祀,老上海有烧香斗的习俗,在家里借烧香斗烧香酬愿。在那些城隍庙和土地庙的地方,公共的香斗最为巨大,香高达盈丈,大数围,要烧一昼夜才能烧完。祭祀供奉用的祭品,一般为水果,糖糕,月饼,大闸蟹,细鳞鲈鱼,还有当令时鲜,大多是本土本乡种植的菜蔬等。到民国以后,中秋的祭祀物品有点变化,除了供奉先人故人之外,则以月饼为主,而祭祀生人的物品,都要看哪些物品的价格最昂贵,要用最贵重的物品来祭祀,不管什么时令不时令了,只要大家觉得满意有面子就行。

    冬至节的祭祀物品,除了花糕粉圆,多“刖羊豕”,并且要喝“分冬酒”。沪上俗语讲“冬至夜里一块肉,譬如不冬至”,一定要用“块肉堆满盘”供奉。

    沪上“竹枝词”道:“冬至花糕更粉圆,分冬酒吃闹年年;衣冠拜贺亲朋后,肉块堆盘夜祭先”。

    除了清明、中秋和冬至三大祭祀活动之外,还有立春日,称为“春朝”,撚粉做粉圆,祭神供先人,其仪埒于冬至;而到端午节,则用茭箬粽子祭祀先人。七月七,则排出瓜果做七巧会,月下祭祀先人。小男女罗拜月下,家家在客厅前置放一个方桌,桌上点灯,又放置水果、粉巧等供品,小男女围着方桌而罗拜,拈香三拜,第一第二祝愿其至爱的父母,祈福寿;第三祝则低头心中暗念,也就是女择佳婿,男求佳妇之祝。

    在老上海里,这些祭祀活动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时段,互相礼尚往来,亲友之间多多互动。

    在中秋晚上,即使是赤贫人家,也要略具杯酌,以取愿团圆之寓意,在中秋前后三日,还开宴赏月。九月九,重阳节,大户人家会借赏菊为名宴会友朋。至于十一月里的冬至,在明朝成化、弘治时期,还在前三日罢市,交贺如岁首,冠带,相贺,和亲友喝分冬酒。在这个隆冬之夜,喝酒,称之“消寒会”。有一首《沪城岁事衢歌》唱道:“三冬胜事概从刊,阳月才过岁未残;画壁细黏图九九,几人迎客话消寒。”

  2013年元月28日夜 即兴于温哥华篁风斋 走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