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iddle/49faee45gbf5323e8a16a&690
三月前,海上书法大家侯殿华先生,应邀为我的新置陋室题书“东方一线天”五个草书大字,收到之后非常之欣赏,其墨分五色的笔法,奇骏有致的布局章法,让我感慨颇多,于是一直想写点文字记之。
侯殿华先生已是上海书坛硕果中尚存的几位八十岁以上的书法大家之一,就是称其为书法大师,也真是可以名副其实的。因为,侯殿华先生除了有杰出的书法艺术成果,还有著述,而且桃李天下。说到侯殿华先生的书法成就,仅以其曾创造了新魏碑体书法,就可以独步中国书坛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可以记上一笔的。新魏碑体书法是在北碑和汉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六十之八十年代里,这新魏碑书法真是一种流行书法,从基层里弄街道,到工厂、部队,到处可以看见用新魏碑书体书写的标语大字横额等。那时的侯殿华先生可谓名噪一时啊!我以此事当面咨询侯先生,他微笑一下带过了,说这个新魏碑书体是几个书道中人的共创而已。不过,我在那时可只知道侯殿华先生的大名哦。
侯先生的书法除了独步书坛的新魏碑书法,其隶书和大草书也是独具个人风格的。可以这样说,在满墙挂满了书法作品的时候,你可以远远地一眼看出那一幅是侯殿华先生风格的作品,可谓个人书风鲜明的大书家矣。由于其人书俱老,其雄健纵横老辣的书作一挂,其边上的作品就要冒不出风头了。
侯先生的隶书,得力于他数十年的汉隶功底,他从《华山碑》起始,纵跃《乙瑛》、《史晨》、《石门颂》、《礼器》等诸多汉碑,终于在隶书书风上开自己面目。他的隶书,既有古韵,也有现代风,但是一看就知出自于汉碑传承。侯殿华先生的大草,则是融入了籀文篆书笔法,同时结合了晋唐书风,既有王铎那样的连绵转折,波澜迭起,变化随势,章法有度,也有其汉隶北碑唐楷的笔意参入,于是乎,其大草整幅作品犹如长江源头水,潺潺而下又有湍湍急泻,变化多端,随书法内容和字意,顺势而挥毫而去,可以说,在今日活跃于书坛者,草书个性分明如侯殿华先生者甚少矣!因为,这绝非数年之功可得也,就是侯先生本人也是过古稀之年之后,方见个人风格日益鲜明也。正因如此,侯殿华先生很不张扬其书法,其书风,可是,侯先生在书法艺术领域的成就,却使他声名远扬,不少外省的书家和书法爱好者,还有东瀛、东南亚的书法爱好者慕名前来求教于侯先生,甚至还想求取侯先生墨宝予以珍藏。可是,由于侯殿华先生经历太多了,他也很看淡这些身外之名利,他只和知遇者相谈,和知交者论书,鄙薄于趋利之徒。
在七十之后,侯殿华先生还致力于国画艺术创作,这又使得他的书法增添了文人书卷气息,他八十以后的大草书风又变,章法如天上星斗散布,奇崛得法,如道家步罡施法,书中有仙家风云矣。
由于养生得法,侯殿华先生虽已八三高龄,却持笔稳健如中青年,站着书写数小时而无倦意,可谓书坛中的老将廉颇、黄忠也。书家如只会写字,再努力,也可能只是书匠而已;而侯殿华先生曾是商务印书馆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画报社编辑,除了书画功力,还有文字功底,故其做书画不只是“抄录”古人名言名句,还有他自己的艺术文学中的领悟文字,这就是侯殿华先生作为书法大家的基础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侯殿华先生在八三高龄之耄耋年,还能创作六尺、八尺宣的巨幅隶草书,真是书坛健力士矣!
功夫在书外,书画功夫在文学艺术的修养之中。这就是侯殿华先生耕耘书画艺术七十余年的大悟。
2012-5-5 即兴随笔于加拿大篁风斋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6EN00SIGG.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