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凡的心声——浙江博物馆馆藏古琴参观小记

(2017-05-20 22:19:14)
标签:

浙江博物馆

古琴

分类: 观赏

 最近利用到杭州出差的机会参观了浙江博物馆。

 

 浙江博物馆有两处,一为武林馆。在此间只看了两个展览,一是反映浙江历史的“越地长歌”,浙江是文化大省,这个展览的内容却平平,除了“越王越王者旨於睗剑”、一座完整搬移的东晋“五子墩墓”以外,大多数文物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倒是名为“非凡的心声”的古琴馆令人震撼。这个展览除去古琴历史及制作等知识性的介绍外,展出了一批顶级的古琴。

 

这些琴多数是近代古琴大师、九嶷琴派创始人杨宗稷先生的藏品,大都见于其琴学名著《琴学丛书》著录。杨去世后转到了国民党浙江省财政厅长北峙塔主人徐桴手中,1953年辗转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古琴年代久远者,声音更佳,所谓“五百年,有正声”,所以世人特别宝重的是传世唐琴,唐琴中又宝重斲琴世家雷家所制的雷琴。传世唐琴或多不过二三十张,而浙博这个展览中注明为唐琴的有六张之多,又两张被认为出自雷威、雷宵之手。

 

一是极富有传奇色彩的“彩凤鸣岐”琴。摘引浙博网站介绍如下:

“彩凤鸣岐”琴,落霞式,唐代。琴体浑厚,背面微凸,鹿角灰胎,从琴面漆灰剥落处看,漆灰较厚。琴背以栗壳色原漆为主,间朱漆,琴面与侧墙后加朱漆。琴背冰裂断兼小流水断,琴面断纹隐约可见,在三、四、五徽部位,隐见类似梅花断的小圆圈。长方形龙池凤沼,无轸池。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琴名,另有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文围绕龙池四周。龙池腹腔内有正楷"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龙池两侧行书:“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戊日设弦已施漆,信有鬼斧兼神工。选材酣饮冒风雪,峨嵋松迈峄阳桐(按:雷威作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雪中独往峨嵋,酣饮著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连延悠扬者伐之,斲以为琴,妙过于桐)。吴越百衲云和样,春雷犹见宣和宫。灵开村中八日合,杂花亭畔余仙踪。秋堂忘味成雅器,雾中山远闻霜镛。徽弦一泛山水深,率更妙墨留池中。伏羲样剪孙枝秀,徐浩题字石经同。嗟予嗜琴已成癖,京华十稔搜罗穷。良材入手惊奇绝,物萃所好神亦通。开元二年题名在,千二百载刹那空。落霞仿古神女制,如敲清磬撞洪钟。成连子期不可作,曲终目送冥冥鸿。会当嵌金字刘累,常恐风雨随飞龙。(署款:)开元后廿甲寅荷花生日九疑山人杨宗稷自题”。龙池雁足间正楷:"庚申二月,与朗贝勒公,祭长沙张文达公于岳云别业。贝勒见此云,定慎郡王旧藏百余琴,庚子散失,此为第一,因赠长歌有‘曾存定府先人言,我持此琴三叹息’之句,定府琴有名于时,识之以告来者,宗稷再题"。行楷:“禅寮花落画愔愔,猿啸龙吟万籁沈,定府旧藏真第一,曲终人远晚烟青。辛酉上巳为时伯先生题,杨懿年时同居法源寺”。   

 

一是“来凰琴,仍据浙博网站,此琴:仲尼式,唐代。紫粟壳色,琴面和琴背密布冰裂断、牛毛断和龟纹断,八徽以下尤见明显牛毛断纹。侧墙全无断纹。长方形龙池、凤沼,龙池上方有杨宗稷题名来凰,下有楷书题刻:庚戌春,予得鸣凤,为怡府二十四琴斋物,后得廿余琴,皆非其偶,惟此足以匹之,益征雷霄制赤诚朱致远重修款非伪作,喜极,因以来凰名,铭曰,有凤求偶兮,翱翔三年。良材邂逅兮,九德兼全。凰兮凰兮,天假之缘。壬子腊日九疑山人杨宗稷题于宣南后二十四琴斋。龙池腹腔内有刻款:雷霄制,赤诚朱致远重修,凤沼腹内有刻款:清同治十二年岳阳李绥复修。(按:朱致远则是元代著名琴师。)

 

一是“春雷秋籁”琴,此琴为仲尼式,据《琴学丛书》记载,:初得时光洁如新,遍体小蛇腹断纹,因修音,琴面断纹全损,……。贾人云:内府扫除二百余年尘封之室得此琴,不知何时流落人间。池内倒刻大唐兴元元年,宗室玄卿造楷书一行。……后世但知有李勉汧公,无知玄卿者,足证为希世鸿宝,不仅音声清圆润透无与伦比为贵也

 

一是谷应琴,此琴为伶官式,轸池下草书谷应二字,圆池上有三行大草题款人迢迢乎,境寥寥乎,有声之遥遥乎,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落款乙卯(公元1795年)闰二月,石菴题。加印刘墉之印四字。圆池下方中部题道梦禅居士藏,左边有闻妙龛三字。琴腹篆刻空谷足音兮,我思古人。情之怡兮,坐不可驰。与尔无间兮,朝兮于斯。琴腹右方有 解愠阜财四字。杨宗稷得琴后和他当时的同僚陈君公又在下方添小隶李唐物,雷霄制。一千年,今何世?琴有知,应流涕。时百藏,庆佑识。腹内面板木色发黑,在龙池外侧刻正楷填朱砂款雷霄制。此琴与唐琴标准器独幽琴无论形制还是琴名题字的字体,都极为相似,如出一辙。

 

以上四张琴,是公认的唐代名琴。又有“疏影”、“秋鸿”琴,或因为非千载不能有的梅花断,而被认定为唐琴。

 

古琴的鉴定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由于琴的音色和年代有关,据说杨宗稷先生主要依据音色和木质来断代,在网上浏览了杨先生再传弟子,故宫博物院郑珉中所写的《论唐琴的特点及其真伪问题》,断代涉及制作风格、漆质断纹、音韵木质、腹款铭刻等等,非我这样一般仰慕者所能搞得清楚。但古琴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一种抒发,所以愿意学习一些入门的知识。加之古琴的使用者多为文人雅士,琴上往往会有隽永高雅的琴铭,不通乐理的人,看起来也津津有味。

 

除去唐琴,展览中的宋明古琴也不少。著名的如谢枋得的“号钟”琴,琴背池上刻名号钟,下署迭山,池旁刻东山之桐,西山之梓”“合而为一,垂千万古。又如“韵雪”,此琴龙池右侧题刻:“达人玄会,于尔寄之,谁属尔和,松间凉飔,希声自然,古今不移,怡神澹漠,游世黄羲,伦清化洽,民物蕃滋。甲辰清和月严澂谨赞。印文天池山樵。可知此琴曾为明代最著名的琴师,古琴虞山派创始人严澂所有。据网上文章介绍,此琴上还有明末名妓卞赛“玉京道人”的题款。

 

浙江博物馆的孤山馆区包括:1、文澜阁旧址的四库全书展,四库全书的南三阁均毁于太平天国,唯独文澜阁的书经丁丙、丁申兄弟抢救和后来几次补抄而保留下来;2、名为“昆山片玉”的瓷器展,浙江是青瓷故乡,赵宋官窑更鼎鼎大名,可是馆藏品却似乎质量中平,宋官窑竟然没有一件完整器,都是窑址出土的残次品重新拼装的;3、名为“瑞象重明”的雷峰塔地宫文物展,可惜有一半不开放;4、常书鸿纪念展; 5、漆器展;6、黄宾虹画展,因为藏品很多,可以领会他从“白宾虹”向“黑宾虹”嬗变的艺术探索路程,黄以善于用墨著称,晚年的“黑宾虹”作品风格独特,浓墨叠加,能于高度程式化的山水画中独树一帜,有些还隐隐有现代派的意味在里面。

 

博物馆一旁的浙江美术馆内也有两个展览,都是民间收藏,一是历代画竹,一是汉传佛教造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