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知之,其次知其不知——《吕氏春秋·有始览》
(2017-03-26 11:50:14)
标签:
吕氏春秋 |
分类: 读书 |
《有始》
——夏至日行近道,乃参于上。当枢之下无昼夜。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此段描述,似乎当时人也知道北回归线以南有太阳直射,日中无影,在北极之下,有极昼。)
《应同》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
——成齐类同皆有合,故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
——《商箴》云:“天降灾布祥,并有其职。”以言祸福人或召之也。
——世之听者,多有所尢。多有所尢,则听必悖矣。所以尤者多故,其要必因人所喜,与因人所恶。
《听言》
——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世主多盛其欢乐,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以夺人财;轻用民死,以行其忿。老弱冻馁,夭瘠壮狡,汔尽穷屈,加以死虏。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庙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难乎?
—今人曰:“某氏多货,其室培湿,守狗死,其势可穴也。”则必非之矣。曰:“某国饥,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袭而篡之。”则不非之。乃不知类矣。(这个难题从古到今还存在,一旦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好像就可以不讲道德伦理了,利益成了至高无上的。)
——故当今之世,有能分善不善者,其王不难矣。善不善本於义,不於爱。爱利之为道大矣。
——夫流於海者,行之旬月,见似人者而喜矣。及其期年也,见其所尝见物於中国者而喜矣。夫去人滋久,而思人滋深欤!(此条必有一定的航海经验才能提出)
——功先名,事先功,言先事。不知事,恶能听言?不知情,恶能当言?
——凡人亦必有所习其心,然後能听说。不习其心,习之於学问。不学而能听说者,古今无有也。
《谨听》
——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愉易平静以待之,使夫自得之;因然而然之,使夫自言之。亡国之主反此,乃自贤而少人。少人则说者持容而不极,听者自多而不得。虽有天下,何益焉?
——故人主之性,莫过乎所疑,而过於其所不疑;不过乎所不知,而过於其所以知。故虽不疑,虽已知,必察之以法,揆之以量,验之以数。
——太上知之,其次知其不知。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皆患其身不贵於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於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国之不大也。此所以欲荣而愈辱,欲安而益危。安危荣辱之本在於主,主之本在於宗庙,宗庙之本在於民,民之治乱在於有司。
——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列近则持谏,将众则罢怯,以此厚望於主,岂不难哉!
——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
——故论人无以其所未得,而用其所已得,可以知其所未得矣。
——空中之无泽陂也,井中之无大鱼也,新林之无长木也。凡谋物之成也,必由广大众多长久,信也。
——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此之谓也。故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小大贵贱,交相为恃,然後皆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