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以不劝爱人者——《墨子》兼爱摘记之四

(2016-01-12 22:56:47)
标签:

墨子

兼爱

分类: 读书

     墨家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的差别在于儒家的爱是有等差的,从至亲开始,推己及人。不过这差别也不像孟子描述的那样是根本性差别,“博爱之谓仁”、“泛爱众而亲仁”、“民胞物与”等儒家理念,和兼爱并不判若鸿沟。墨家提出兼爱,逻辑上更强调的是以兼爱弥乱,是治理天下的手段,而不是一种个人修养。因为兼爱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所以墨子又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论证它是可行的。无论儒墨,立论的依据都是现实社会,而西方的博爱思想根植于基督教义,是有宗教背景的。中国儒表法里的传统社会中,法家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负面看法本来就很有影响力,近代以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唯物史观阶级观点,更使人们对仁爱视同说教而呲之以鼻,遂造成今日空前的道德困惑。

 

    兼爱上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2、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3、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4、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

 

    兼爱中

 

    1、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2、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3、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墨子常常用层层设问的办法来论述,逻辑很清楚)

 

    兼爱下

 

    1、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而有道肆相教诲,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2、使其一君者执兼,使其一君者执别。是故别君之言曰:“吾恶能为吾万民之身,若为吾身?此泰非天下之情也。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驰驷而过隙也。”是故退睹其万民,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疲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君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君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明君于天下者,必先万民之身,后为其身,然后可以为明君于天下。”是故退睹其万民,饥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君之言若此,行若此。然即交若之二君者,言相非而行相反与?常使若二君者,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然即敢问:今岁有疠疫,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既已众矣。不识将择之二君者,将何从也?我以为当其于此也,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者,必从兼君是也。言而非兼,择即取兼,此言行拂也。不识天下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接连几段提出了兼爱可行的理由,一是在“兼”与“别”之间,大家都会选择“兼”;二是大量引用诗书,说明“自先圣六王者亲行之”;三是论证兼爱与孝不矛盾;四是中篇讲过的理由,只要帝王提倡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