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麓有南宋词人刘过墓。刘过本来是江西庐陵(吉安)人,晚年流寓昆山,死遂葬焉。
此墓文革期间被荡平,文革后重修,墓碑曰“宋庐陵处土龙洲刘先生之墓”,旁边有古碑两块,不知何时所立,已漫剥不可读,其一似为刘过像传。
刘过与辛弃疾友好,词风也学稼轩,多豪迈语。他一生落拓,好谈兵,倡恢复,曾入韩侂胄幕。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曾记录了刘过晚年在昆山的一段故事:韩侂胄遭遇欲遣使议和。“庐陵布衣刘过,任侠能辨,时尚留昆山妻舍。韩颇闻其名,谕钱参政象祖风昆山令,以礼羁縻刘,勿使去。令轻于奉行,遂亲持圆状见刘,目之以奉使,别设供张精舍以奉之。刘素号挥喝,喜不胜,竭奁赀以结誉。后朝廷既用方、王,昆令小官不敢复叩,饯刘,宾客尽落,郁郁以终。”
韩侂胄北伐是宋代历史上一件大事,因为准备仓促,遭受了很大的失败,正史上评价很低,但他以恢复为口号,政治上笼络了不少人,著名的文人如辛弃疾、陆游都是支持韩的。刘过支持韩侂胄,《四库总目提要》讽刺他“中原可一战而取”的言论“不过附会时局,大言以幸功名。”
刘过的词我最喜欢《贺新郎》一首: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
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不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为安远楼歌女所作的《唐多令》也不错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还有这首《水调歌头》,喜欢其中那句“醒后亦佳哉”。
春事能几许,密叶著青梅。日高花困,海棠风暖想都开。不惜春衣典尽,只怕春光归去,片片点苍苔。能得几时好,追赏莫徘徊。
雨飘红,风换翠,苦相催。人生行乐,且须痛饮莫辞杯。坐则高谈风月,醉则恣眠芳草,醒后亦佳哉。湖上新亭好,何事不曾来。
至于为韩侂胄北伐所作的《西江月》则一如部队文工团的腔调:
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刘过还写过两首写美人足与指甲的词,被四库馆臣痛批为
“刻画猥亵,颇乖大雅”。其实今人恐怕也看不出里面猥亵的味道来。如写美人足的这首《沁园春》
洛浦凌波,为谁微步,轻尘暗生。记踏花芳径,乱红不损,步苔幽砌,嫩绿无痕。衬玉罗悭,销金样窄,载不起、盈盈一段春。嬉游倦,笑教人款捻,微褪些跟。
有时自度歌声。悄不觉、微尖点拍频。忆金莲移换,文鸳得侣,绣茵催衮,舞凤轻分。懊恨深遮,牵情半露,出没风前烟缕裙。知何似,似一钩新月,浅碧笼云。
总之,这个刘过是一个“斗酒彘肩,风雨过江,岂不快哉”的人物。
狂歌痛饮空度日,身后寂寞谁管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