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吟咏居庸关的古诗

(2008-10-23 20:35:07)
标签:

居庸关

古诗

文化

分类: 行路

    十一长假,陪人去居庸关与十三陵,居庸关过去也未来过。

    早在燕国时期,此地就有居庸塞,《吕氏春秋》、《淮南子》皆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记载。居庸关形势险要,郦道元《水经注》说此地“绝谷累石为关垣,崇墉峻壁,非轻可举。山岫层深,侧道偏狭,林鄣邃险,路才通轨。晓禽暮畜,寒鸣相和;羁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金史》所谓中都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读史方舆纪要》说此地“两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称为绝险”。今天高速公路依然也是穿越关城而过,可见关城位置确实地属要冲。

 

     作为进入北京和华北的重要门户,此地古来都是征战要地,金与辽、蒙古与金、明与元、李闯与明都在此地进行过较量,

 

    关内的云台为元代兴建,刻有西夏文等六种文字的佛经及精致的浮雕,是值得一看的珍贵文物。西方人注意西夏文字正是从云台的六体石经开始的,后来随着《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西夏碑铭被发现之后,人们才知道这里原来刻的正是罕见的西夏文。蒙古人对西夏十分敌视,何以在此蒙元皇帝出关必经之路上镌刻西夏文经文,真是不好理解。亦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例证,证明西夏灭亡后,其人民流入华北,在元代早期仍然保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又记:12月7日新看到梁思成《中国雕塑史》对此处古迹的雕刻有评价如下:“居庸关门洞壁上四天王像可称元代雕塑之代表。天王皆在极剧烈之动作中。其雕出不高,光影之反衬不甚强,然其路线则为绝对的动的。四天王之外,尚有各种雕饰,如人物,天王,飞天,龙,狮,花草,念珠等物,虽各皆雕刻精美,然大都散杂,于建筑之机能,无所表现也。”)

 

    关城两侧均筑有长城,经过80年代的重修,十分坚固。

 

    关城中新恢复的衙署内录有古来吟咏居庸关的诗篇甚多,用相机拍了一部分感兴趣的。

 

     其中年代最早的当属高适的《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其一云: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其二云: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其三云:“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汪元量《出居庸关》诗云:“平生爱读书,反被读书误。今辰出长城,未知死何处。下马古战场,荆榛莽回互。群狐正從横,野枭号古树。黑云满天飞,白日翳复吐。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踌躇默吞声,聊歌远游赋。”极为惨痛,当是其随被俘的恭帝于至元十九年被迁往上都途中所作。

 

    萨都剌《过居庸关》诗云:“居庸关,山苍苍,关南暑多关北凉。天门晓开虎豹卧,石鼓昼击云雷张。关门铸铁半空倚,古来几多壮士死。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道旁老翁八十余,短衣白发扶犁锄。路人立马问前事,犹能历历言丘墟。夜来芟豆得戈铁,雨蚀风吹半棱折。铁腥犹带土花青,犹是将军战时血。前年又复铁作门,貔貅万灶如云屯。生者有功挂玉印,死者谁复招孤魂。居庸关,何峥嵘!上天胡不呼六丁,驱之海外消甲兵,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这首反战诗可谓再直白不过了。

 

    李贽《晚过居庸关》诗云:“重门天险设居庸,百二山河势转雄。关吏不闻占紫气,行人或共说非熊。湾环出水马蹄湿,回复穿云月露融。燕市即今休感慨,汉家封事已从容。”汉家封事不知用何典故,估计是关于加强北方边塞防守的。

 

    顾炎武《居庸关》诗云:“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终古戌兵烦下口,本朝陵寝托雄边。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居庸关毗邻明陵,诗人往往因此而多感慨。

 

    屈大均《居庸关有感》诗云:“险绝太行北,居庸第八陉。长城横塞白,叠嶂逼天青。未可凭飞将,何当弃大宁。宣辽中路断,此地岂藩屏。”此诗当为屈大均顺治13年后北游至关外时所作,充满了亡国移民的怨恨之情。

 

   河山险固不足为屏障,一样的意思,到了康熙的《入居庸关》诗中则另外是一种感慨:其诗云“始和羽骑出重关,风动南熏整旆还。凯奏捷书传朔塞,欢声喜气满人寰。悬崖壁立垣墉固,古峡泉流昼夜间。须识成城惟众志,称雄不独峙群山。”

 

    其他诗作也不乏元明以降的名诗人手笔,就不细录了。看看风景,读读古诗,倒是两相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