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记·月令》读书笔记下

(2007-01-31 21:53:26)
分类: 读书
    关于每个月月令主体部分的内容,我想大致分之为四类。

    一是祭祀方面的。

    首先是迎四季之礼。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第一个月,当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时,天子都要率领公卿大夫到郊外(春夏秋冬分别为东南西北)去迎接,回来就要封赏。孟春赏赐在朝的公卿大夫,下及兆民,孟夏封诸侯,孟秋赏赐军人武夫,孟冬则奖赏为国献身的人和孤寡。

    此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要履行的祭祀。正月祈谷上帝并亲耕;二月祠于高禖;三月要到先帝寝庙为麦祈实;五月要祀山川百源求雨;六月要祠宗庙社稷之灵.为民祈福;八月要认真准备牺牲;九月要祭五帝、举行祭祖宗的尝礼;十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十一月“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渊泽.井泉”;十二月则是岁末的大祭。除此之外,在三月、八月、十二月还要为毕春气,达秋气,送寒气举行“傩祭”。傩祭就是要跳傩戏驱鬼,《后汉书仪礼志》有详细的描述。

    二是生产方面的。主要包括:

    1、农事。主要是督促农民按时种植、收藏,包括施肥等。其他事项也围绕着农业生产的需要来安排,总之是“无妨农事”。

    2、蚕桑织布。集中在季春和夏季的四个月里。

    3、畜牧。提及三处,其中两处讲到“班马政”,可知重视养马。关于马政的专门研究也有不少。

    4、渔猎。集中反应了生态思想,特别是在春天动植物生长的时候,尤其重视。

    5、林业。提到四处,三处讲到禁止伐木、勿焚山林等内容。

    6、工程营造。根据农业生产的忙闲安排,但也注意到夏秋之际水利设施的特殊重要性。

    7、器具制造。三月和十月各提到一次,都强调不能作为淫巧。

    8、其他。如采药、烧炭、酿酒等,皆只在某一特定月份提及。另外在仲秋八月,还专门讲到商业,即要“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四方来集,远乡皆至,则财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

    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还有一类,就是不同月份出产的物品,如二月有窖藏的新冰、四月的新麦,五月的黍,七月的谷,八月的麻,九月的稻,十二月的鱼。这些新鲜的物产,无一例外,都要同时敬献到祖先的寝庙中。五谷不分如我,对这些农产品的成熟月份,历史上的种植情况,不是很了解,但值得花些力气搞清楚。

    比如麦子在文中多处提及,超过其他作物。大体包括春季食麦,三月为麦祈实,四月麦熟,八月劝种麦,二月不行月令的话,会遭遇麦子不熟的厄运等。这难道说明汉代麦子种植相当普遍。查了一些资料,发现《汉书"食货志》中的一段话很能说明问题:“董仲舒说上曰:“《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春秋》根据的鲁国的史书,多载关于麦子的事情,说明齐鲁一带自春秋起就多种麦,这一风俗至汉代未改,所以以齐地物候为准的月令也特重麦。至于宿麦就是冬小麦,所以八月劝种,而三月麦熟。

    三是政务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1、与军事有关的。比如正月不许称兵,六月不可起兵动众,但是到了七月就可以征讨不义了,十月则要训练士卒,“讲武,习射御”。

    2、与刑狱有关的。二月要“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四月要“断薄刑,决小罪,出轻系;但是到了秋天,三个月强调要严厉的处罚罪犯。七月是“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八月“乃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毋或枉桡,枉桡不当,反受其殃。”九月则“ 乃趣狱刑,毋留有罪。”最近看汉书昭宣元三帝的本纪,发现赦天下往往都在夏六月,此条虽不在六月的月令中,但考虑到进入秋天就要严厉地执行刑罚,于是豁然。

    3、与救济等民政措施有关的。正月掩埋枯骨腐肉(原文未提及是否指人,此处出于猜测,待求证);二月要“养幼少,存诸孤。”,三月“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八月要“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十一月要抚恤为国而死的人家。

    4、与乐有关的事情。记载十分详细,二月、三月、四月、五月、九月、十二月都提到了,除了祭祀之外,这是最多的。而且二、三两月乐队训练的时候,天子还要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可知《礼记"月令》的编纂者对乐的高度重视。

    5、与任用人才的事情。三月要“聘名士,礼贤者”,四月要“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五月“养壮佼”,但是七月则“毋以封诸侯,立大官”,九月“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十一月“可以罢官之无事,去器之无用者。”

    6、其他政务,比如正月要求太史厘定天文历法,七月不要派遣使者,九月与诸侯定税法,十月让太史占吉凶,收水泉池泽之赋,年终“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除了祭祀、生产、政务之外,还有一些是与饮食起居有关的,包括一些时令禁忌。比如二月开始打雷的时候,要戒其容止。春秋分的时候要趁着日夜平分校正度量衡。初夏四月天子开始穿絺,初冬十月天子开始穿裘。五月仲夏的时候,白天最长.“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耆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但是在居住上“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处台榭”,避暑纳凉。反之到了仲冬之月,“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齐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耆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

    至于每段月令最后关于不按规律办事可能导致的灾害,绝大多数是各种反常气候及其造成的水旱、病虫、疾病等自然灾害,此外也有一些盗贼、兵革的人祸。这也说明阴阳五行学说的灾异理论也是出于解释反常自然现象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