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不再是一元的

标签:
茶后话语感悟随笔社会杂谈家庭教育杂谈 |
分类: 茶后话语 |

看了一位南京博友家长的文章,<她说他怀疑儿子是同性恋。他说:儿子正在读大学,最近很不正常,偷偷跑去西安见网友,他感到问题严重,破解了儿子的QQ密码,发现与儿子聊得特别热络的是一个照片上看上去妖里妖气的西安男孩。在网络上他们谈情说爱,话语暧昧,而且互赠戒指。他厉声责问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却沉默不语,从此不再说话。她说与他儿子的沟通很顺利,孩子告诉她承认自己从13岁起就喜欢帅气的男生,承认自己有同性恋倾向,并且觉得自己明白是怎么回事,感觉这样没什么不好,不想做任何改变>
一个正常的人,应该有百分之三十的性取向是取于同性,而其他的百分之七十是取于异性的,有的人由于后天的教育或环境的影响,会超出这个正常的范围值,转而为所谓的同性恋,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大可不必把这个问题看的太过严重化.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有这样的心理,但绝对不会表现出来,由于道德伦理关的辐射,他们过上了自己并不喜欢的生活。但是如今这个时代,有些时候,伦理会被我们搁置一边,我们会去追求真正自己理想的生活。关于性取向,有一个问题就是性取向是不是可以改变的?曾经有一段时间,虽然不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罪恶,但却仍然认为同性恋是一种不正常状态,这时采取了对同性恋者进行性取向矫正的治疗,这种方法最终导致一些同性恋表面上改变了性取向,但是实质效果却不得而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渐放弃了对性取向的矫正,而认为性取向不存在对错之分,性取向可以是多元的。不过从造成性取向的不同原因看,性取向的矫正是有可能的,对于主要是有生理因素造成的同性恋性取向,矫正是不大可能的,而对于主要有社会因素造成的同性恋性取向,矫正则是很有可能的,是否需要矫正最有决定权的是被矫正的主体。
人类对于性取向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在早期社会里,由于性行为主要被作为繁衍人类的功能而存在,所以只有异性恋这种与繁衍功能一致的性取向被认为是合理的,而其他的性取向由于脱离了繁衍功能而被认为是罪恶的,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同性恋都被认为是罪恶的,被作为一种禁忌。向伊朗这样的国家,同性恋是不允许存在的,所有同性恋者都被要求做变性手术。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不断地获得更多的自由,这时候,异性恋以外的性取向终于被人们所接受,人类认识中的性取向不再是一元的,而走向了多元,但这时同性恋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异性恋者们仍然想通过一些方法“矫正”这些同性恋者的性取向,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同性恋者们的不断努力,异性恋以外的性取向才最终被人们作为一种正常的存在接受。性取向多元化被人们接受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追求自由平等过程的一个缩影,而且关于性的思想解放在人类思想的解放过程中往往是一个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