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A总决赛历届冠军榜

标签:
wta总决赛历届冠军 |
WTA总决赛冠军榜
WTA年终总决赛冠军 |
WTA年终世界第一 |
|
2019年 |
巴 |
巴 |
2018年 |
斯维托丽娜 |
哈勒普 |
2017年 |
沃兹尼亚奇 |
哈勒普 |
2016年 |
齐布尔科娃 |
科贝尔 |
2015年 |
A-拉德万斯卡 |
小威廉姆斯 |
2014年 |
小威廉姆斯 |
小威廉姆斯 |
2013年 |
小威廉姆斯 |
小威廉姆斯 |
2012年 |
小威廉姆斯 |
阿扎伦卡 |
2011年 |
科维托娃 |
沃兹尼亚奇 |
2010年 |
克里斯特尔斯 |
沃兹尼亚奇 |
2009年 |
小威廉姆斯 |
小威廉姆斯 |
2008年 |
大威廉姆斯 |
扬科维奇 |
2007年 |
海 |
海 |
2006年 |
海 |
海 |
2005年 |
毛瑞斯莫 |
达文波特 |
2004年 |
莎拉波娃 |
达文波特 |
2003年 |
克里斯特尔斯 |
海 |
2002年 |
克里斯特尔斯 |
小威廉姆斯 |
2001年 |
小威廉姆斯 |
达文波特 |
2000年 |
辛吉斯 |
辛吉斯 |
1999年 |
达文波特 |
辛吉斯 |
1998年 |
辛吉斯 |
达文波特 |
1997年 |
诺沃特娜 |
辛吉斯 |
1996年 |
格拉芙 |
格拉芙 |
1995年 |
格拉芙 |
格拉芙 |
1994年 |
萨巴蒂尼 |
格拉芙 |
1993年 |
格拉芙 |
格拉芙 |
1992年 |
塞莱斯 |
塞莱斯 |
1991年 |
塞莱斯 |
塞莱斯 |
1990年 |
塞莱斯 |
格拉芙 |
1989年 |
格拉芙 |
格拉芙 |
1988年 |
萨巴蒂尼 |
格拉芙 |
1987年 |
格拉芙 |
格拉芙 |
1986年(11月) |
纳芙拉蒂洛娃 |
纳芙拉蒂洛娃 |
1986年(3月) |
纳芙拉蒂洛娃 |
1985年 |
纳芙拉蒂洛娃 |
纳芙拉蒂洛娃 |
1984年 |
纳芙拉蒂洛娃 |
纳芙拉蒂洛娃 |
1983年 |
纳芙拉蒂洛娃 |
纳芙拉蒂洛娃 |
1982年 |
西维亚-汉尼卡 |
纳芙拉蒂洛娃 |
1981年 |
纳芙拉蒂诺娃 |
埃弗特 |
1980年 |
奥斯汀 |
埃弗特 |
1979年 |
纳芙拉蒂诺娃 |
纳芙拉蒂洛娃 |
1978年 |
纳芙拉蒂诺娃 |
纳芙拉蒂洛娃 |
1977年 |
埃弗特 |
埃弗特 |
1976年 |
古拉贡 |
埃弗特 |
1975年 |
埃弗特 |
埃弗特 |
1974年 |
古拉贡 |
1973年 |
埃弗特 |
|
1972年 |
埃弗特 |
1973年,总决赛的签表扩大到32人,冠军依然是冰美人埃弗特。
1974年,比赛地转移到洛杉矶,16签,古拉贡终结了埃弗特在总决赛上的12连胜,获得冠军。
1975年,比赛时间由此前的10月变到4月,埃弗特击败纳夫纳蒂诺娃第三次夺冠。
1976年,采用小组赛制,每组四人,决赛古拉贡2-1击败埃弗特。
1977年,比赛地转移到马迪逊花园球场,埃弗特连续第6次进入决赛拿到了个人第4个总决赛冠军。
1978年,比赛地转移到加州奥克兰,纳夫纳蒂诺娃击败古拉贡获得个人第一个总决赛冠军。
1979年,纳夫纳蒂诺娃击败16岁的奥斯汀获得冠军。
1980年,美网冠军奥斯汀成功复仇,击败纳夫纳蒂诺娃夺冠。
1981年,24岁的纳夫纳蒂诺娃击败只有15岁9个月25天的耶格夺冠。
1982年,埃弗特、奥斯汀和耶格缺席,斯洛伐克非种子选手汉尼卡终结纳夫纳蒂诺娃的27场连胜夺冠。
1983年,总决赛又恢复16签的淘汰赛,纳夫纳蒂诺娃以6-2/6-0横扫埃弗特,女金刚的网球水平进入另一个境界。
1984年,总决赛第一次使用5盘3胜制的决赛,纳夫纳蒂诺娃以6-3/7-5/6-1击败埃弗特夺冠,12万5千美金的冠军奖金刷新了当时女子赛事的纪录。
1985年,纳夫纳蒂诺娃复仇成功,以6-3/7-5/6-4击败苏科娃。
1986年3月,纳夫纳蒂诺娃复仇曼迪科娃夺冠。由于赛程改革,1986年11月又举行了一次总决赛,纳夫纳蒂诺娃获得5连冠,当时30岁的女金刚以7-6(6)/6-3/6-2击败了17岁的格拉芙,成为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总决赛冠军。
1987年,纳夫纳蒂诺娃结束了连续获得冠军,在1/4决赛被17岁的萨巴蒂尼击败。决赛中当时的世界第一格拉芙以4-6/6-4/6-0/6-4击败萨巴蒂尼。
1988年,谢瑞夫连续击败了埃弗特和格拉芙打进了决赛,但是以0-3不敌萨巴蒂尼。
1989年,格拉芙经过四盘大战击败纳夫纳蒂诺娃获得个人第二个总决赛冠军。
1990年,16岁的姑娘塞莱斯成为总决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她在决赛中用了3小时47分钟才以6-4/5-7/3-6/6-4/6-2的比分击败萨巴蒂尼,冠军奖金提高到25万美金。
1991年,纳夫纳蒂诺娃第13次进入总决赛的决赛,但是冠军属于塞莱斯。
1992年,塞莱斯再次击败纳夫纳蒂诺娃,成为女金刚之后第一个上演帽子戏法的选手。
1993年,格拉芙获得个人第3个冠军,在决赛中3-1击败了西班牙人桑切斯。
1994年,纳夫纳蒂诺娃以4-6/2-6不敌萨巴蒂尼结束了自己的单打职业生涯,萨巴蒂尼最终在决赛中击败了当时18岁的达文波特。
1995年,格拉芙击败非种子选手胡伯尔第四次夺冠。
1996年,格拉芙6-3/4-6/6-0/4-6/6-0这样富有戏剧性的比分击败16岁的辛吉斯夺冠。
1997年,诺沃特娜在决赛中击败皮尔斯获得个人第一个重要冠军。
1998年,18岁零2个月的辛吉斯击败当时的世界第一达文波特第一次夺冠。
1999年,总决赛恢复为3盘2胜制的决赛,达文波特复仇2-0击败辛吉斯。
2000年,大小威姐妹缺席,辛吉斯击败三次赛会冠军塞莱斯第二次登顶。
2001年,小威第一次参加总决赛,决赛中达文波特因伤退出,小威夺冠。
2002年,比赛地转移到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球场,小威被克里斯特尔斯击败,小克第一次夺冠。
2003年,赛制变为排名最靠前的8位选手参赛,克里斯特尔斯半决赛2-1击败卡普里亚蒂,决赛6-2/6-0横扫毛瑞斯莫夺冠,小克收获了创纪录的100万美金的冠军奖金。
2004年,当年以17岁的年龄在温网梦幻般夺冠的莎拉波娃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总决赛冠军,她在决赛中4-6/6-2/6-4逆转小威,决胜盘居然一度以0-4落后。
2005年,Sony Ericsson成为全球首席赞助商,决赛是两位法国人之间举行,毛瑞斯莫击败皮尔斯夺冠。
2006年,总决赛第一次来到西班牙马德里,比利时选手海宁击败毛瑞斯莫夺冠。中国选手郑洁/晏紫历史性入选总决赛,参加双打赛事,郑洁/晏紫在2006年获得了澳网和温网冠军,在总决赛中止步半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