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乡差别婚姻22条“军规”

(2007-03-13 11:20:08)
分类: 杂志文章推荐

城乡差别婚姻22条“军规”
文/梁珈女

1、跟他或他家人说话永远不要用“你们乡下人……”这种句式开头。我们的祖宗也都是从农村来的,只是大家进城早点晚点而已。

2、买房子是大件事。他家连他上大学的钱都是困难重重,已经工作并且成为顶梁柱的他怎么可能从父母手中再拿钱?所以游戏规则是你父母付首期,你们俩一起还贷款。而且,不要对房子说什么“不中听”的话,要时刻防止对方心理不平衡,因为,那房子毕竟是你父母提供的。

3、给自己父母买任何礼物的时候,一定记得给对方父母也梢上一份。否则,他会在意的,“分明不把我父母放眼里……”

4、但购买礼物千万不要以城里人的惯用方式,诸如购买大宗保健品之类。选择实用的和性价比高的产品给对方父母。那些严重耗电的家电产品也不在赠送之列,它们会仅仅成为摆设。

5、去他家所在的农村探访时,吃喝拉撒方面遇到不适应的地方,不要大呼小叫。人家会觉得你这城里人很矫情。

6、去对方家里,他们的家人难免问你自身穿戴用品之类的价格。这时最好不要说实话——说太少了,“哟,挣那么多钱,还买那么便宜的。”说贵的,“这些钱咱们都要卖一头大母猪才能挣上呢!”

7、如果他的妈妈或姐妹也买过衣物赠送给你,请在全家参加的场合认真穿着,即使那衣服看起来不是你的品味。这属于尊重他人的高尚表现。

8、钱,是你和他家庭的重要纠纷点。他也许会有很多的兄弟姐妹都期待着能够进入城市,而他有义务一个又一个地解决,接踵而至的花销可以把他的工资和本来就不多的存款用得七七八八。那么就跟老公商量并约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数额来,在这个范围之内允许他帮助家庭解决困难。其实,当他的家庭向他伸手的时候,无论是你还是他都很难有理由拒绝,基于对他的爱,可能连你都会鼓励他给更多的钱。

9、买份人寿和大病保险给他父母。当他父母生大病时,他这个“有出息”的儿子难道可以袖手旁观么?所以,买份保险虽然有点贵,但仍然是最理智的做法。

10、如果他在生活中表现过于节俭,不要鄙视他,这是他的背景造成的。如果我们来自农村,超级节俭的就轮到我们自己了。

11、当他家人和你们在一起时,不要像往常的那个“作”女人那样指使他。应该客气点,“要吃苹果吗?我来削几个。要喝茶吗?我来泡!”给他面子,以后他会对你更好。

12、不要在他父母面前跟他理论争辩,他们一般不会倾向于你。

13、他的父母会一直嚷嚷着“早点抱孙子”,不要责怪他们,这是几千年的传统意识。如果你生了女儿后,他父母说了刻薄的话语,当做耳旁风好了。不用跟他们去认真计较。当然,以后孩子在寒暑假里,可以去农村体验生活,这对儿童的价值观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14、你最好把自己变成一个饺子爱好者,因为所有的节日,最后“落脚点”都会是一家热融融地大吃团圆饺。

15、减肥这一时尚活动在他家人看来,是一种“罪孽”,“好不容易得点儿吃的东西养出些肥肉还要拼命去掉?”所以你不用在他们面前太过突出时尚理念。

16、逛街买东西的时候,尽量不拖丈夫同往。他对品牌和奢侈品的想法会与你格格不入。不要企图花很多努力来改变他这方面的想法,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合适。

17、如果发生任何家庭暴力,请于第一时间求助于警方或妇联,千万不可以忍气吞声,该硬的时候不要表现软弱。

18、订阅《现代家庭?生活》,每月像高考一样认真地学习和复习各种积极维护家庭生活的建设性方案。

19、要有这样一种思想准备:如果你生了个女儿,他的父母有可能提出让他的别的儿子的儿子来你家作为“义子”之类的民俗行为;千万千万不要生气,你不愿意,拒绝就好了,这在他们的环境里这并不是过分的事,而且绝对是“为了你们好”。

20、要是你根本没打算要孩子,那问题就有点麻烦了,这本来应该是在婚前沟通好的事。所以这里也有一条潜规则,如果你优秀的丈夫来自农村,那不论他婚前怎么说,99%婚后的某个时刻强大的文化因子会在他身上发生作用,他会告诉你你们实在应该有个孩子。

21、不论他现在身处何种位置,当他的父母“百年”之时,他会义不容辞地披麻戴孝下跪扶棺,这里的潜规则是,你可以拒绝这么做,但绝不能阻拦他这么做。而如果你配合他,当你的父母住进医院时,他会加倍偿还。

22、最后,我们要号召所有已经和有志于嫁给来自农村的优秀男人的女人们,积极支持国家搞好三农问题,为早日消除城乡差别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