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财商:财商中的“借钱”
(2022-11-26 23:19:54)
标签:
生活中的财商借钱资金周转困难站着借钱跪着要债 |
分类: 生活中的财商(专集) |
十七、财商中的“借钱”
借钱,是指现实生活中因资金周转困难,为满足一时之需,一方向另一方借取资金以便救急的权宜之计。它包括两方面的意思:向他人借钱和把钱借给他人。
借钱是一个理财难题。借还是不借,都应该仔细斟酌。不借,面子上似乎说不过去;借了,从此,坐卧难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借钱给他人,无论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时间流逝,无法随时支取;存在不能收回的风险。借钱时见人心,还钱时见人品。现在的人都怕:站着借钱,跪着要债。钱,借出去时是感情,收回来时是仇人!
作为出借者,借还是不借?这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借,万一血本无归;不借,亲朋好友的交情很可能遭遇低谷。面对借与不借,盲目借出不可取。但是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来借钱的人,都一棒子打死,也是不可取的。最好是因人而异,只要我们考虑周全与成熟,就不必犹豫。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其一:……注救人于危难之中,是道义所在。因为,危机中的人,很可能因资金不足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注其二:信誉至上。认真仔细考察并评估借入者的信誉。这个信誉,既要有守信承诺也要有经济偿还能力。一个人只有守信承诺而没有经济能力,或者有经济能力而不信守承诺,都是信誉不好的表现,不能把钱借给信誉不良之人。如果仅仅是因为一时不好意思拒绝,而把钱借给一个你不信任的人,最终很可能会演变成“欠债的是爷爷,要债的是孙子”。其三:借款协议。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所以,借给别人钱之前,最好还是签一份协议,比较稳妥。如果,借出的钱,后来无法收回,那么,出借者在出借前期,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借出的钱,如果收不回来,就当是捐助,无私奉献,要保持平和心态,借得出,失得起。
作为借入者,借钱在开口之后,可能会遇到四种结果。第一种:对方很爽快地答应借给你钱,你要多少就给你多少,这是贵人。第二种:对方说自己没有太多资金,只能帮你一部分,这是厚道之人。第三种:对方说自己正在用钱,要么正在买房装修,要么结婚生子,没有多余的钱,无法帮助你,这是诚实之人。第四种:对方原本可以借钱给你,但他还是以种种理由,不肯借给你,这是对你缺乏信任之人。无论哪种情况,愿意借钱给我们的人,我们都要怀着感恩之心,信守承诺,尽早归还。不愿意借钱给我们的人,我们也不能怨恨,说明我们还不是对方心中的可信任之人。作为资金的借入者,我们无论是从亲朋好友、商业银行还是私人贷款组织中取得借款时,都要合理评估自己的还贷能力,否则,到期不能偿还,不仅引发纠纷官司,还会导致自己的信誉丧失,使工作和生活寸步难行。特别是选择所谓的“高利贷”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建议大家在使用这种借款方式时,一定要选择合法正规的私人贷款组织,明确借贷合同的具体条款,而且一定要准确估计自己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时间。
无论借出还是借入,双方一定要有原始证据,以证明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的借钱行为,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字据,一种是收据,一种是借条,一种是欠条。这三种字据,存有很大的差异。收据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表明他收到钱的依据,但是没有标明这个钱的性质。是他向你借钱,收到你的钱后,给你写的字据?还是你以前向他出借资金,他还你钱时给你写的收据?不容易说清楚,最好不要采用这种形式。借条是借款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表明双方有借款关系;而欠条通常是基于双方曾经有经济往来,是一种结算凭证。借条与欠条,它们形成的原因不同,借条主要是因借贷而产生,欠条则可能是因为买卖、租赁、利息等原因产生。借条与欠条,语义、语句、语气一定要表达清楚。一般来说,借款时,写借条,不写欠条。借条,对于债权人来说,更有利于防范风险。无论借条或欠条,最好都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避免有一方在条据上做手脚。同时,要保留好原件,避免丢失。另外,签字,一定要和当事人身份证上的名字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用字不规范带来的麻烦。如果是将钱借给朋友开的公司,就要注意公司盖章的情况,鉴别真假,同时最好要求法定代表人一起签字盖章,标明愿用个人财产做担保,还要注明借款的用途等。如果是从民间机构借入资金,就要有规范的签约合同,合同的条款,一定要全面准确表达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特别要关注还款时间、还款金额与方式、还款利息与方式,最好有律师给予指导帮助。银行的汇款凭证、手机微信、支付宝的收支款项记录,并不能说明就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成立与解除,所以,借款合同与借款借条是非常重要的原始证据。
盲目借贷没头脑,及时救助最仗义;亲兄亲弟明算账,诚实守信履合约。“非法集资”不可取,“老赖欠钱”最可耻;“校园裸贷”最可悲,骗人骗己罪滔天。
(注:……号处,本编转中略有变动,其原文:“其一:救急不救穷。救人于危难之中,是道义所在。因为,危机中的人,很可能因资金不足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救人于贫穷之中,却不是我们的义务。因为人穷没钱,无非还是继续过他的艰苦生活而已,不能碍于情面而借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