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财商;漫话财商

标签:
财商财富财富来源财富使用财富结余 |
分类: 生活中的财商(专集) |
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等。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人的理性的能力。智商的作用主要在于更好地认识事物。智商高的人,思维品质优良,学习能力强,认识程度深,容易在某个专业领域作出杰出成就,成为某个领域(考试、棋艺、科研、政治)的专家。 情商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情商所反映个体把握与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情商较高的人,通常有较健康的情绪,有较完满的婚姻和家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成为人人喜欢之人与人人信赖之人,具有较高的沟通协调能力。 职商是职业胜任能力的体现,代表着个体在创业、就业、从业活动中的各种素质的综合水平。是智商与情商的综合体现。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思维、职业技术、职业形象等是职商的五个重要因素。“工作狂” 是一种职商的极端表现。 财商是职商的体现。一般情况下,职商高的人,财商也比较高,但是也有例外。职商不高的人,财商不一定就低。 “四商”关系见下图:
财富(物质与金钱)的认知能力是对财富的认识水平。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财富从哪里来?财富是通过劳动得来还是通过其他途径得来?借钱、挪用、欺骗、私吞、受贿等非正常与非法手段,也会暂时使自己拥有财富。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是靠非正常与非法手段获得财富,这不仅是品行有问题,更深刻的问题是财富的认知水平太低太低,财商不仅超越了零的极限,还出现了“负财商”的现象。财富的唯一正确来源,只有靠劳动创造出来,靠自己的双手勤奋劳动创造出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二是财富如何划分?财富分为公共财富与个人财富两大类,这样的分类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公私分明,公款不能私用,私款也不能公用。公车不能私用,私车也不能公用。公私不分,必然给国家与个人带来风险与损失,导致两败俱伤。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支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作风问题有的看起来不大,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但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三是财富到哪里去?,财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也是为人类自己的生活服务的。财富既要为自己服务,更要为大家服务。我们是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还是追求低质量生活?收支平衡者、健康长寿者、健身运动者、志愿奉献者等等都是高质量生活的表现。省吃俭用的“守财奴”、好吃懒做的“寄生虫”、吃药住院的“无病人”、腐败行为的“受贿者”等等都是低质量生活的表现。 四是财富的静态与动态平衡。财富在不同的时点与时期,既要达到静态平衡,也要达到动态平衡。具体表现为: (1)财富来源=财富使用+财富结余 (2)劳动所得=衣+食+住+行+乐+康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财富不平衡的极端表现就是“入不敷出”,劳动所得的财富,不能满足各种支出,产生“过度消费”与“盲目投资”现象。 (二)财富的控制能力 财富的控制能力是指每个人在财富来源与使用两个环节的控制水平。具体包括财富来源的控制能力、财富使用的控制能力以及财富管理的动态平衡能力。其中动态平衡能力又包括:财富来源与使用的动态平衡能力、财富来源的动态平衡能力、财富使用的动态平衡能力。 一个人的财富来源大致有三个,一是依靠自己的职业技能,通过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在自己的职业工作中得到的薪金报酬;二是依靠自己拥有的实物资源,通过转让使用权得到的回报,例如房屋出租的租金收入;三是依靠自己的资金,通过转让使用权得到的回报,例如股票投资的投资收益。每个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进而提高自己的财富控制能力;每个人把自己拥有的各种资源与资金,进行积极有效的运作,也是提高自己的财富控制能力。财富使用的控制能力,一是体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少年、青年、中年与老年;二是体现在衣、食、住、行、娱乐、健康等方面。青少年时期的超前消费与过度消费,中老年时期的过度储蓄与过度节俭,就是财富使用控制能力差的表现。消费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生活中的盲目攀比,过度肥胖的饮食习惯,也是财富使用控制能力差的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