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CTV第12届青歌赛中,酒醉三分的羌族兄弟

(2006-07-30 17:30:55)
分类: 生活随想

CCTV12届青歌赛中,酒醉三分的羌族兄弟

 

在线播放【取胜】   在线播放【唱不起了】

 

    倍受关注的央视“隆力奇”杯CCTV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原生态组比赛结束了,仍意犹未尽。每场的原生态唱法,都受到观众的热捧、赞扬,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前些年,观众听惯了过去的一些歌手虚情假意的民族唱法,感到非常地腻味,早已审美疲劳,而这次原生态唱法,让观众大开眼界,突然听到原生态的唱法,都有耳目一新,让人十分愉悦的感觉,许多观众说,原生态唱法才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魂”,希望中央电视台在以后的大型晚会,特别春节晚会,应该让这些代表中华民族音乐的“魂”的原生态歌手,多在晚会上出现。

 

在原生态演唱组的歌手中,很多来自边远的贫困山区,无论是酒醉三分上台演唱的羌族兄弟,还是能发出奇特声音的马头琴小伙,他们用最淳朴的声音震憾着观众。每次比赛中,来自四川的羌族多声部两兄弟组合身穿崭新的羌族服装,身背猎枪和短剑,抱着酒坛子走上舞台,缓缓坐下,以多声部的形式演唱着《羌族酒歌》、《取胜》、《唱不了了》,获得了现场评委的热烈掌声,观众也不住吹口哨叫好。他们这种最淳朴、最自然、最生活的表达音乐的方式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喜欢他们的声音原汁原味,没有受过商业音乐的污染,是来自雪山、森林、草原的音乐。

 

原生态唱法是今年大赛新增设的,这也使得一批从未进过艺术院校的民间歌手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为比赛增添了亮点,同时也引起了争议。由兄弟组合演唱的羌族多声部音乐形态为何能走这么远?据专家介绍,羌族多声部这种音乐形态是世间罕见的多音调唱法,在目前所发现的演唱形态中前所未有,所以评委们听到这种唱法耳目一新,感到震惊———这种唱法已经超过了他们对原生态音乐的想象。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种复调唱法与侗族大歌等其它多声部的区别在于,其它多声部的高低声部是平行的,高低音演唱者严格分工,声部之间不进行交替,是相互独立的,而羌族多声部的多个声部之间互有高低,相互转化,每个声部的演唱者高低声角色是不固定的。在同一首歌中,高低声部随着演唱的旋律随时可以转换,而且十分自如、和谐,特别是专业音乐者听起来,感到很高深。这种演唱形式,不仅仅在于它的演唱难度大,更为重要的是它波浪式的演唱方式会形成一种美妙的合声效果,形成颤音共鸣,十分具有震撼力。

 

文化试题一直是原生态歌手在赛场上的的一个难题,羌族多声部对综合素质试题“卢浮宫、凡尔赛宫和克里姆林宫分别位于哪个国家”心里完全是“两眼一抹黑”,最后得了零分。不过余秋雨在随后点评时却站出来说话:“其实这些国家、这些宫殿,乃至这些知识,对你们来说并不重要。听了从大山深处走来的你们的歌声,再碰到这样的题目,难堪的不是你们,而是我们。”余秋雨这番话博得了满堂喝彩,主持人董卿也来现场考验评委。她指着歌手胸前戴着的一个民族饰物,“请问他们佩戴的这个银器是装什么的呢?哪位评委说?”徐沛东说是烟丝,梁宁说是药,德德玛说是祈福气的,蔡国庆说是定情物,最后余秋雨不得不给评委们打了零分。两兄弟这才公布了答案:“以前我们那个部落是打牛为生,我们上山的时候,就在里面放一些油盐什么的”。“原来是装随时可以吃的东西,我们长见识了!”董卿恍然大悟。

 

“原生态音乐是上天留给我们的瑰宝,如果不去发现、借鉴、吸收营养,随着社会的变迁,它将被同化直至消亡。与其让它自然消失,我们何不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传承、推广呢?” 生态音乐其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活体标本的价值,在当今文化趋同的大环境下,展示一个部族原始的音乐风情,其奇异的视觉、听觉与流行文化的审美产生巨大差异,本身就具有市场化的潜质,同时,也让原生态歌者被赋予了文化交流的使命,在国外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附:

《酒歌.取胜》

唱词汉译:

  (厄罗纳基,厄舍纳依),

  好男人,在面对强敌时,取胜。

  好女人,在结婚的夜晚,取胜。

  好猎狗,在面对獐子时,取胜。

好马驹,在黑夜爬坡时,取胜。

 

 

《酒歌.月亮升起》

  唱词汉译:

  (厄罗纳基,厄舍纳依),

月亮升起,一片光明。

太阳升起,一片温暖。

  月亮的光芒,照亮大地。

太阳的光芒,温暖大地。

 

 

《酒歌.唱不起了》

  唱词汉译:

  (厄罗纳基,厄舍纳依)

  人年过五十唱不起了,

  三岁的家鸡叫不起了,

  四岁的撵山狗跑不动了,

  羊角花开三月快凋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