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西行流水账之一葡萄牙一日

标签:
旅游文化葡萄牙全球化 |
葡西行流水账之一
葡萄牙一日
国内旅行团安排的行程,大都是“两牙行”,甚至有“两牙”加希腊,很少有西班牙一国行。两国行的行程之中,葡萄牙基本上也就是一天的时间,剩余十来天,都是在西班牙境内。这也符合两国在旅游资源上的差别。西班牙是一个旅游大国,保留的世界文化遗产,仅次于意大利和中国,有四十多处。葡萄牙只有十几处,还有几处是海外。从资源上看,葡萄牙确实没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飞临里斯本
我们随团参加的“两牙”行程就是这样,在葡萄牙只待一天,把里斯本市内的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景点看了看,还去了距离不算远的辛特拉,看了看那个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佩纳宫。


佩纳宫据说是世界上十大古堡之一。但是,一者个人孤陋寡闻,眼界不开,事先并不知其如此闻名;二者葡萄牙这一国家在世界缺少存在感,自己宣传也不够,不似那天鹅城堡,有了迪斯尼,让它世人皆知。总之,之前不了解,遗憾的是,事后,也还是不太知道!我们去了,也在那里“流连”一时,因为人太多了,排队时间太长了--宫殿内部没有进去。照顾到下午的行程,导游临时决定在宫殿的后院看看也就算了。内部没进去,而说到看一看外观,又有句话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正站在佩纳宫跟前,是看不清楚这座宫殿的奇特之处。确实感受到了这座在绿色的丛林之中的红黄艳丽,但是它是如何高耸于小山之顶,又是如何的不同寻常地结合了葡萄牙式,哥特式,摩尔式的建筑特点。真是说不出来。这就叫遗憾!网上看到的照片,这个角度也许是最好的。可惜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宣传材料
行程的安排的紧,另外,也不像德国人对新天鹅城堡的宣传做得那么到位。去新天鹅城堡之前,就知道拍摄城堡全景最好的位置是在城堡不远处的桥上,或者斜对的山顶。而前者还有旅游标志引行。很多旅游团在新天鹅城堡的行程,并没有进城堡参观,就是在周围看一看,到桥上看一看城堡的整体形象。但是看佩纳宫的最好地点在哪,没有介绍,也无从去寻找。参天的巨木
佩纳宫没有进去,但是此行也算有些收获。一是感受了佩纳宫所处的环境。两个字,极好。巨木参天,云雾缭绕。在国外,就不用说空气清新,在两牙期间,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空气和气候让人羡慕,天天都是好天气,没有听说什么pm2.5。佩纳宫在群山之顶,环境确实很美。登山时让我想起了在四川青城山,那个地方也是古木参天,云雾缭绕,只不过,青城山湿度更大一些,而佩纳宫,时不时飘着雾,却一点也感觉不到湿。其二感受了一下公交车的爬山过程。佩纳宫在群山山顶,有绕山的公交车到小山峰之下,除私家车之外,旅游大巴是不允许上山的,只能坐公交。站在公交大巴车的司机边上,一边听着司机与熟识的乘客侃侃而谈,一边看着司机不停在打着舵轮,操纵着大巴车在狭窄的盘山小路上疾驶,真是佩服得不得了。盘山路很窄,还净是拐肘子弯。司机似乎太熟悉了,在每一个弯上,一点迟疑没有,一点多余的动作也没有,全部都一步到位的操控。边聊天边开车,就如同摆弄着玩具一样。
从佩纳宫出来,在一个福建青田人开的饭馆里吃了顿饭,就去了罗卡角。
罗卡角,只是在海边悬崖上有一座碑,还有那句著名的废话:“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地球是圆球的,那都可以说是边;那个海边都可以称之为陆止于此,海始于斯。不是质疑欧洲人对于地球的认识,也不是质疑他们对于经纬度划分的贡献。只是想说,这个景点真是有点乏味。这个景点有一个好处是很空旷,把纪念碑作为一个中心靶点,航拍一下挺好。旅游团里一位航拍爱好者在此拍了一大段视频。想来一定不错。
在罗卡角驻足远望一下也就够了。沿着海边,旅游大巴把我们带到了卡斯卡伊斯。据说这是一个富人度假的地方,也是007,邦德系列电影的一个重要的外景地。确实,行车途中看到,沿途都是一些小别墅,显得葡萄牙人是多么的富有。但据说,很多是外国富人的。说到这个地方一年有三百多天的阳光,也不得不说一下“两牙”的天气、气候。太宜人了,冬无寒雪,夏无酷暑。靠着海,一点都不潮湿;阳光强烈,一点都不热。夏季的最高温度也不超过三十度。真是让中国人嫉妒。卡斯卡伊斯街景
卡斯卡伊斯休闲的人们
卡斯卡伊斯离里斯本也就二三十公里,离开这个富人区,行车不远就到了里斯本的海边。在里斯本要看的两个景点相距也都不远,一个是贝伦塔,一个应该是发现者纪念碑。另一个和贝伦塔搭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就在发现者纪念碑正对面。贝伦塔
贝伦塔留下的印象是和塞维利亚的黄金塔差不多,不是样子差不多,而是功能差不多。这两座塔都曾是海关收税的地方;之后的功能变化也差不多,都成了关押囚犯的地方。黄金、金钱总是和囚犯联系在一起。因为它坚固,它严密,它能够与外隔绝。
与贝伦塔相距不到五百米,就是发现者纪念碑。它建成于1960年,是为了纪念“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修建的。“碑体通高52米,被设计成一个卡拉维尔帆船的形象,船头面向特茹河,上面首先是恩里克王子的塑像。在他身后船帆东、西两侧的坡道上,各排列着16个人物塑像,他们都是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具有影响的葡萄牙人。碑体正中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高出船帆部分的东、西两边分别都雕有两个葡萄牙方型盾徽。”
在纪念碑北面,面对广场的一面,像是一个十字架,也像一把剑,剑柄与剑身构成一个十字。纪念碑侧面的人像
面向广场一面像一个十字,也像是一把剑
纪念碑虽然很是宏伟,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没有它。现代建筑而能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或者说还没有建成就能够进入世界文化名录的,可能就只有高迪的那些东西了。
在纪念碑前面的广场上有一幅世界地图,上面标记着葡萄牙航海家在不同年代发现的地理位置。这就是西方人主导下的历史。别人活了几十辈子都不算数,还需要他们发现,才能进入人类的历史。不过,也不得不说,真是得感谢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当然也包括库克船长这样的人。这些西方人,他们发现了地球是圆的,他们开创了全球航线,让世界真正走向了全球化。如果没有这些人,中国这地界,就只能养活一亿人口。因为在地理发现之前,土豆,玉米,红薯,辣椒,西红柿都还在南美长着。当下可能还是这种状况,西方人主导着人类的探索,他们用人类本应具有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开创着人类的未来。从这方面讲,也真得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骂两句,害了中国人千百年,让中国的文化只注重功利,什么都问一句有什么用。没有探索,没有冒险;没有挑战自然,挑战未知的精神。
纪念碑不远处就是热罗尼莫斯修道院。1983年与附近的贝伦塔搭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修道院用中国话来讲可能是有些道性,换句话说叫有点神奇。1755年里斯本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火灾,这场灾难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整个里斯本都被毁掉了,据说有十万人遇难,葡萄牙的国力也因此而衰落。但在这场灾难之中,修道院毫发未损,似乎受到了神灵的庇护。这所修道院还有瓦斯科.达.伽马的陵墓。
说来也挺遗憾,也许是当天修道院有活动,也许是我们到得有些晚了,我们到修道院观看的时候,修道院刚刚关门。隔窗与守门的大胖子修士打了几次招呼,人家就是一个劲地摇头。这处文化遗产也就剩下外观能够看一看吧了。毕竟是一处近五百年前的建筑,修缮得也不那么勤,说不上宏伟,也说不上是精美,就欧洲的一些知名教堂而言,也就是一般般。
之后在里斯本著名的自由大街上徘徊了一个多小时,感觉一下葡萄牙首都的生活气氛。繁华不失清静,车辆众多不失秩序,这就是里斯本。晚上大约八点钟了,阳光斜穿过林荫树,照射到了街边的休息椅上,照射到了悠闲在街边漫步的人们身上,光彩斑斓,宁静舒适,感觉在此生活是那么的惬意。自由大街上的雕像
自由大街街景
在街边休息的时候,还赶上一起车祸,听着由远而近的警笛声,救护车的鸣笛声,再加上警察的哨子,像是在看电影,但没一点嘈杂和混乱。车祸现场也有一二十个围观的人,包括我,但一切都那么自然。简简单单的,受伤的人被问话,被装上种种防护,颈托呀,夹板呀,一切固定妥当,再抬上救护车。救护车、警车都响着鸣笛,一辆辆地离开了。随后,被堵的车辆静静地,顺序地走了。一切都平静了。
唉,这就是葡萄牙,这就是里斯本吗?这么平淡,这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