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脚马丁小镇 闲话中欧的自然环境

标签:
旅游天气欧洲 |
分类: 游记 |
中欧行记之四:
落脚马丁小镇 闲话中欧的自然环境
结束克拉科夫的游览,下一站是布达佩斯。从克拉科夫到布达佩斯走E77公路,有近四百公里的路程。没有高速公路,在没有堵车、没有任何行车状况,Googel提示的行程时间,也要六个多小时。在克拉科夫就已经耗够了五六个小时,欧盟规定司机每天工作不能超过十个小时,所以当天肯定不能赶到匈牙利。不过凯撒旅游毕竟深谙此道,对此行路线,自有安排。结果就出现了旅游行程中的“欧洲小镇”。既不是景点,也没有项目,完全是一个歇脚的地方。在斯洛伐克的小镇马丁,停留一夜,既能让司机得到良好的休息,也使得在布达佩斯的游览时间更为合理。不过能在群山之中,在一个小镇子里找到一家四星级酒店,也算旅游公司下了功夫。
波兰大部分是平原,出了波兰,进入斯洛伐克之后,就进入了丘陵地带,地理上属于喀尔巴阡山脉。马丁实际上处于一个小山谷之中。相对于斯洛伐克的中心城市,这个小镇实在偏远。做个不恰当的比喻,马丁相对于布拉迪斯拉发(首都),如同潘石屹的家乡天水相对于北京一样。那是一个远离天安门的地方。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偏远地区的小镇,当地人的生活条件却一样的,那么优越。家家户户的独立小楼,每家都有养着花草的小院。
小镇的普通人家,干净漂亮的小院
后院的花草树木
干净的街道
后院种养的郁金香,正在开放
悠闲自在的家猫
小镇人的生活,也许乏味,但不失安逸。在小镇居住的当晚,曾看到一群年轻人在酒店玩保龄球,小镇的娱乐设置可能较少。不过酒店小,保龄球道只有两条球道。而这群年轻人的掷球水准则实在太低了,兴奋点则更低。七八个球出手,掷出一个全中,就激动得齐声欢呼,人人击掌。在这地方生活,真得耐得住。
从克拉科夫赶往布达佩斯的路上,前前后后共计六七个小时,但是如果不是坐车就睡,没有那种“上车睡觉,下车撒尿”的旅行习惯,完全可以去认真的观看和体验中欧地区的山河风景。前文讲过,本次的旅游行程,十天走了五个国家,行与游的时间各占一半,很长时间是在大巴车上度过,如果除了在景点的拍照留念,还能够有精神在车上欣赏路边的风景,那么,这一趟中欧行,也算是了解中欧农村,山区风光的一个好机会。五月份,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小麦也快抽穂了,金黄的油菜花和深绿的小麦在平原、在丘陵的开阔地里,描画出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路边的草地上盛开着蒲公英,绿毯子一样的地面点缀着点点的黄色花朵。
路过的小村
小麦与油菜花描绘出的画面
空中俯看,一座座小城镇,很有少裸露的土地。青山绿水。
之前就听很多人讲过:上帝关爱欧洲。到过欧洲,再比较一下我们生活的东亚,确实有这样一种认识,欧洲的自然环境确实一流。说北京有雾霾,有重度的污染,那是一些人为的因素造就的,但是北京的自然禀赋,相比欧洲的城市,确实相差不是一星半点。行车走在中欧的乡间小路之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没有什么裸露的地貌。欧洲年平均降水也不是特别的大,华沙的年均降水六百多,北京是四百多。但是那些地方是常年的降水,雨很小,一阵子就过去了;北京降雨集中在七八月,时常是疾风暴雨。一个7.21,半个小时的雨量,就能在高速公路上淹死人。中国每年都有洪灾,就是因为降水太集中。再者,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属于高纬度,夏天不热。走了五个国家,只在布达佩斯,看到有两台空调机的外挂机,那地方夏天用不着空调。而欧洲大部分地区,除了俄罗斯,都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天不是很冷,雪还挺多。由于处于高纬度地区,虽是海洋性气候,但没有热带气旋侵扰。这一点不像中国有台风,美国叫飓风,以及龙卷风。风调雨顺给欧洲的农民省了太多的事儿,看到很多地方的农田都是漫坡地,他们用不着平整,因为不需要浇灌,靠天吃饭就够了。
说欧洲的农村受自然环境的关照,欧洲的城市也都一样是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走了五个国家的首都,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径流很大,常年不断流的河流。华沙和克拉科夫有维斯瓦河;布达佩斯、布拉迪斯拉发、维也纳有多瑙河;布拉格有伏尔塔瓦河。走了十来个城市,空气质量都是一流,看着他们的蓝天白云,真是有点嫉妒得发狂。
有人看到欧洲人每年都去度假,每年都有很多时间休闲,就感觉他们似乎很懒,不如中国人努力,不像中国人特别是农村人那么苦命。这里面有文化、历史以及政治制度等因素,但是也不否则,上帝关爱欧洲,他们的环境太好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太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