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印象

标签:
旅游波兰历史文化 |
分类: 游记 |
中欧行记:
波兰印象
五月份,随凯撒的旅游团进行一次中欧行。
行程包括相邻的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和捷克等五个国家。虽然都是一些小国,加起来的总面积,也不如华北的三个省。但十天,总行程超过了二千公里,行与游之比,接近了一比一,也够辛苦,远不似行前介绍讲的,行程宽松、舒适。
行程的第一站是波兰。把波兰划在行程之中,不知旅游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思路。即便在凯撒行前的线路五大特色介绍之中,讲到了皮尔森、美泉宫,渔人城堡马加什教堂、布拉格皇宫等,也没有波兰一个景点被例入。说欧洲旅游,巴黎、罗马、伦敦算得上是一线城市,维也纳、布拉格算得上二线,三线,那么波兰的华沙,三线城市似乎都进入不了。如同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感受中国。他们首先考虑是,北京上海,二线的城市会选择广州深圳,西安成都;即使说昆明兰州也各有特色,但这类城市,一般不会入选。波兰,包括游览的华沙、克拉科夫,有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但是能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未必是吸引人,令人惊艳的景点。因为大部分人而是普通游客,他们需要看一些亮眼的,代表欧洲文明特色的重要项目;标记着人类文明进程、重大历史事件、甚至重要的历史人物的项目。不是说,华沙不够“欧洲”,它可能很“欧洲”了,只不过,在所有欧洲城市之中,它,少有值得记忆的东西。
说到波兰,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能够关注到的,就是它的倒霉历史。不管从近代来讲,还是从上一个世纪的历史来讲,都是如此。在十八世纪,波兰曾经三次被瓜分,从欧洲地图上消失长达123年多年之久。虽然借着一战,借着傍上了英法等强国,波兰复国了。但是它实际上是英法等国家打进德、俄之间的一个楔子,作为英法强国的一个马前卒、牺牲品。二战的历史就是从波兰被攻击开始的。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里,这个国家早就被两个恶邻,德国和苏联瓜分了。也许正是这些历史,让波兰这个国家,时不时地能够在新闻之中露一下脸。否则,大多数中国人,都记不得有这个国家。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勃兰特1970年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一事。让人们记住也波兰在二战期间的悲惨境遇;中国人还特别爱拿这些事儿,奚落一下中国边上的那位伤害亚洲国家的邻居,没有点忏悔之意;而卡廷事件和卡钦斯基总统及80余名高官在为纪念卡廷事件七十年,在俄罗斯西部失事,也让人们记住了另一个恶邻带给这个国家的灾难。同时让中国人对于俄罗斯、斯大林的丑行有一个新的认识。
波兰这样一个农业和工业都相对成熟的欧洲国家,远不如它北面的小国芬兰出名,因为芬兰有一个诺基亚;它也不如西边的一个小国荷兰出名,因为人家有郁金香。游历了波兰,如果告诉自己的朋友,说我去波兰看了维利奇卡盐矿,别人会发懵,不知你说得是什么。还不如说,我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虽然那个项目也没有什么可看的,起码让人能够记住。这就是波兰在中国人眼中的位置。当然,如果说到出生于波兰的几个重要的人物,也许有些中国人会有一些印象: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居里夫人,原籍是波兰;最先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是波兰人。还有一个是前任教皇保罗,是波兰人。这些人物是波兰的骄傲,不管是华沙,还是克拉科夫,都有他们的纪念雕像或者说纪念建筑。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人物,钢琴家肖邦。华沙的机场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但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是在波兰成就的。
也许因为波兰有这样一个历史,也许处在各个大国之间,地位不那么显赫,波兰这个国家的老百姓,给人们的感觉,不是那么具有欧洲人的高傲,也不像西欧人那么大胆开放,比较好接触。波兰的旅游景点少,到波兰的旅游人员更少,在景点遇到的游人,大部分是当地人。给人直接的感受是,成年人友善,青年人友好,儿童则是活泼可爱。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当地的人,特别是小孩,很少见到游客,特别是来自亚洲的,黑头发,黄皮肤的游客,他们也有一种新鲜感,不像是西欧的巴黎人、罗马人,看中国人都看烦了。(从欧洲回来之后,看到一则新闻:中国的一个土豪,组织了六千员工,穿着统一的服装,到巴黎旅游。走到哪,都是蓝蓝的一大片,把欧洲人都震惊了)所以,他们特别爱和游客打招呼,也愿意为游客当模特,游客和他们拍照,他们很配合,也很兴奋。
在克拉科夫遇到的年轻人
华沙老城城墙边上的孩子
到盐矿参观的学生
华沙老城遇到的漂亮姑娘
友善的波兰人
圆柱广场上遇到的小学生
带着双胞胎女儿的母亲
克拉科夫老城广场上游戏的小姑娘
波兰是发达国家,但是因为长期为苏联所约束统治,经济发达水平相比西欧国家落后不少。柏林墙倒塌之后,波兰最先进行了改变,但是近年来,波兰的增长还是缺少亮点。目前波兰的人均GDP,和中国的发达地区差不多,一万五美元左右。而人均收入,比起中国的一些发达城市、地区来讲,还比较低。华沙人均月收入才几百欧元。因为相邻的国家收入更高,申根协定又对欧盟内人就业流动没有多少限制,不少的年轻人都到西欧去打工了。在我们吃饭的中餐馆里,也见到了几位帅哥和美女做跑堂。一方面说明在中国餐馆打工,收入也说得过去,中国的餐馆地位并不低。二说明,当地的就业看来并不那么理想。反正在法国和意大利,还真没有看到当地的小伙子、姑娘在中国餐馆打工,跑堂的都华人。当然,那些地方华人也多一些。找华人比找当地的人更容易一些。华沙或者说中欧,华人真是不多。
在克拉科夫中国餐馆里打工的波兰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