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走颐和园

(2010-10-26 10:52:32)
标签:

颐和园

十七孔桥

昆明湖

玉泉山

旅游团

旅游

分类: 游记

游走颐和园

 游走颐和园

前几天,天气一直是阴沉沉的,时不时地还有一点小雨。说是利用休假的几天,好好转一转,可也不知怎么就那么不走运,天上总像压个大锅盖,阴阴的,空气也不那么透亮,像进了澡堂子。想出去转一转,就是想拍点照片,练一练手,天不好,没有光线,空气也不透亮,还瞎折腾什么呀!溜溜在家待了好几天。还好,老天爷总算是开了眼,昨天天总算是晴了。尽管天气预报说有风,阵风有四五级,那也憋不住了,去趟颐和园。

去年末的时候,买了一张公园的年票,现在坐车也很方便,按说该玩的地方不少了吧,但是快到年底了,盘算一下,这年票的本还没赚回来呢!就去了几趟植物园,玉渊潭。本来想,有年头没去的几个地方,如天坛,北海的,有空儿也该去转转。但一年到头了,哪也都没去。颐和园离家不算远,也一直没去。没别的,就是懒。

昨天一大早,基本按照上班的点出了门。出门的时候,风还没有起来,或者说,风还不大。可是进了颐和园的东门,不知是天地空旷,还是西北风刚刚赶到,总之,大风就起来了。霜降过了,快立冬了,阳光虽然好,气温还是低,再加上风大,感觉挺冷。在知春亭拍照片的时候,手冻得都有点发僵。走在昆明湖东岸,看见几拨老外,表现各不相同。有一拨南亚的,几位女子身着他们的传统服装沙丽,光脚穿着拖鞋,虽然体形较胖,看来是冻得够呛。一是她们生活的那个地方是热带,没有冬天,她们的身体条件应付四五十度的高温可能没问题,但北方这种冷,可能适应不了。再有她们穿的那种沙丽,就是一块薄薄的围在身上的沙,夏天是凉快,可是冬天那东西挨着都凉,那不是北方冬季穿的东西。几个人一路小跑,看着他们就冷得不行,随行的一位男士,把身上的西装都脱下来,交给了一位女士披上。看着他们一路南行,奔着铜牛的方向而去,真想劝他们,赶紧往回走吧,万寿山下,背风向阳的地方还暖和一些。十七孔桥,近看远看都差不多。路上也看见几位高高大大的白种人,也是夏日的短打扮,盖膝的短裤,光脚穿着凉鞋,上身似乎也是半袖衫,身后还背着个大背包。看着他们浅浅的头发颜色,猜想可能是北欧人。那地方冷,可能他们禁冻,反正看他们慢慢悠悠地走着,似乎没觉得冷。不过天冷,也让一些小贩发了点小财,看到一个卖熊猫式样白色绒帽子的,遇到了个旅游团,一下子,卖出二十多个。

在昆明湖东岸,一处租船码头上拍了几张照片。风大,看到售票处都贴着停船通知。因为天气恶劣,游船,特别是个人游玩的脚踏的、电动的船都停了。十点多的时候,看着几艘大的龙船,从石舫到龙王庙、到铜牛,还有从新的南门到龙王庙的渡船还开着。不到十一点,船就都停了。要说起来,昆明湖,相对大湖大海来讲,就是一个水池子,称不上是一个湖。水面不大,也很浅,起浪也高不到哪,能有四五十公分了不得了。但是,毕竟是旅游的地方,安全第一。风可能不会把船吹翻,但是,人在船上未必能够坐得稳,真把游人晃到水里,那可是个大事故,所以船还都停了。看着,大风吹起的波澜,再想着去感觉在湖里满处游荡的一些野鸭子,挺不容易的。随着波浪的起浮,它们怎么也不晕呢!

也许过了最佳的季度,天凉了,感觉颐和园的游人还真不算太多。转了一大圈,感觉游园的人基本上是三拨人。一拨是旅游团,中外都有,他们走着固定的路线,穿着相近的服装,有着相近的容貌,导游也重复着相同的话语。在靠近石舫的地方,吃完午餐,在一处背风向阳的地方喝茶的时候,就看见三拨人在此路过,三个导游,重复着一样的解说词,“长廊,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廊。”真是感觉这活儿,也挺乏味。另一拨是常客,住在附近的,或者离着不远。是每天固定时间,到固定的地点进行锻炼、活动的人。去年在谐趣园那边看到几拨老年合唱团,占据不同的地方,围坐在一起唱歌。唱什么的都有,有美声的,也有民族的,还有不少五六十年代的革命歌曲。有些团队可还是带着乐队的。在十七孔桥东的那个大空场,总有一大拨人在跳健身舞,有的时候能有一二百人,挺壮观的。昨天在龙王庙的小院里,还看见十来个人在那练健身球的,真想不出来,她们怎么能找这么一个背风的地方。这第三拨人是散客,外地到北京探亲,办公的,借机会转一转,或者自助游的。本地的,闲着没事,也瞎转一转。像什么西堤,后山,基本上是这些人转。旅游团的线路都是固定的,那些常客的去处基本也是固定的,这些地方他们一般都不去。北京人一般是有目标的瞎转。比如,昨天去拍照片,就是想拍几张不同角度的佛香阁,还有几个角度的园外景,玉泉山。所以转悠的时候,也是有目的的走。外地的散客按着地名,按着人流瞎转,走到哪算哪。

因为手里拿着一部专业相机,挺招摇的,经常遇到一些人来求帮助。如果说是让帮助给照张像,这事还干得了,有些事,还真是爱莫能助。昨天遇到了对老年夫妇,手里拿着一部小型的数码相机,说是不能对焦了,让我帮助给看一看。数码相机,这东西太复杂,解决的方法只能太简单。我告诉他们,把机子关掉重开,或者把电池拿出来,再装上,试一试,如果能够解决,就行了,解决不了,也就没办法了。老先生按我说的重复了一遍。还是不行,口中还不断讲:好不容易来一趟,这要是不能照,太可惜了。我也感觉很可惜,但是爱莫能助呀!

 

常不活动,走上一遭就挺累的,原来还想把万寿山东边的几个景点再拍几张,后来一想,过点了,不适合拍照了,打道回府吧。在苏州街的桥上拍了两张片子,出北宫门,回家!

 

这是几张不同角度,不同焦距的佛香阁照片和玉泉山上的塔的照片。

游走颐和园

游走颐和园

游走颐和园

游走颐和园

游走颐和园

游走颐和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