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不到极致
(2009-11-04 14:51:40)
标签:
企业文化精神职业鉴真千年之缘文化 |
分类: 杂文 |
为什么做不到极致
想起了几十年前。
当时自己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半大孩子,整天无忧无虑的,满脑子的幻想与好奇。看了《水浒传》杨志卖刀,看到他的宝刀能够“吹毛得过”,点燃了自己的好奇心。在家里就找了一把没有用的餐刀,又到同学家借了一块很细的磨石,很认真地想磨出一把“吹毛得过”的刀子。那些天,人好像着了魔,没事就琢磨怎么磨刀,怎么才能磨成“吹毛得过”。岁数小,眼睛也是出奇地好,不用放大镜(那个时候家里的放大镜大约也就是5 倍的。)也能看得清楚刀锋。听大人讲,把刀锋磨到黑了,不亮了,这刀就快了。但是,有的时候,把刀磨得刀锋快黑了,几乎不亮了,远还到不了“吹毛得过”,刀锋就自己软了下来,或左或右的偏了,不用磨,用桌子边稍一扛,刀锋就偏到另一侧了,再两下,刀锋就断了,出现了亮亮的断口,又得重新磨。反复多次,“磨刀热”持续了一阵子,“吹毛得过”的刀,终没有磨成。当时认定,“宝刀”似乎就是“宝刀”,餐刀磨不成“吹毛得过”,不一样。
又过了些年,工作跟钢铁业打了交道。到了炼钢厂也就知道了,钢的品种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材质,决定了钢材的强度、硬度。日常我们用到的钢材,包括餐刀,菜刀,都是一些很普通的炭钢,合金少,含炭量也偏低,硬度,韧性都不够。这种材质打造的刀具,不管怎么磨,也是磨不成“吹毛得过”的。中国古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不过是激励人奋发努力的话,道理上是讲不通的。不考虑材质,不考虑条件,任何努力都是白费!
当下,之所以想到旧时的磨刀过程,实在是太多的事让人有了联想。也不能说中国人就改不了自己的一些习惯认识,就比如当今多数人还都是认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的。关键是很多人就和当时的自己,一个不太懂事的孩子一样,总希望把问题简单化,总是想用简单地办法,去获取一个最好的结果。中国人总是爱耍小聪明,总希望走捷径,总希望一招致胜地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就努力而言,中国人实际上耗费了最多的努力,之所以取得不了真正的实效,是因为没有找对应该努力的方向,绕了大圈子,走了太多的冤枉路。
现在中国人有钱了,中国的经济也有了一定的规模,有了一定的发展,人们需要上一个层次。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包括很多中国的领导人,都希望把企业做得更好,更高级。说得再直白一点,人们也希望摆脱只能去干最低级,挣最少的钱的工作。一个十几块钱的产品,在中国加工生产,中国人承担了最繁重劳动,耗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却只能拿不到一块钱的加工费,这不公平。我们希望改变,希望能够从事更高级别的劳动,生产更高级别的产品,能够获得高收益的劳动。愿望是好的,但是,方法和途径,却还是老一套,不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不想耗费太多的精力和努力去踏踏实实地解决关键问题,而是想简单地照猫画虎,简单地复制,其结果,目标总也达不到。
前几年听说了一个项目,是中国和德国合作生产一套设备,按照项目设备的总重,中国承担百分这九十九点七,而德方生产百分之零点三。而合同金额是,中国占百分之七十,德方占百分之三十,合同金额标注出同等重量的设备,德方的设备百倍于中方的设备。这套设备已经投产了,但是至今,德国生产部分的设备特点,内在的技术,不知道是不是还没有下功夫摸到。根据经验判断,可能没有人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很多设备只管用,出了问题还是打越洋电话,让外国人来解决。
对于一些生产企业来讲,这似乎只是一个技术路线问题,投资人谁不是追求效益,只要能够挣到钱就行,不必去追究自己一时做不到的事情。而实质上这就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企业文化的问题,不去做,更多地是做不到。
这周日在央视看到一部中央台拍的新闻调查,叫《鉴真千年之缘》。讲到日本人修复一千二百多年前,鉴真和尚在日本建的唐招提寺的事情。对于鉴真,只是粗略的了解,对于建筑也根本不懂,但是看了这部片子,深受感动。一是为日本人的精神感动。他们花费十年的时间来修复一座古寺,他们是抱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希望这座古寺再存在一千年。每一个从事修复的师傅,都希望一千年后的人能够认可自己的工作。修寺的人不一定信佛,但是他们精神,足够神圣。其二是,看到几位老工匠,他们对待工作,对待每一个细节,那种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专注,可以说是大于自己的生命。特别是一位老瓦匠,几代承传,八十岁的老瓦匠,(他的孙子,也开始了瓦匠工作)。对待烧制一个陶制鸱尾,那种虔诚,认真的态度,让人极为感动。我相信,老瓦匠,包括他的孙子,他们在工作中,绝对不是只是挣钱养家的一种追求,他们对待工作,是有一种坦然,神圣的心态,他们的每一步追求,每一步付出,都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日本人,德国人也许没有中国人聪明,但是他们的文化,让他们踏踏实实地工作,让他们虽然慢步地走,却让我们几十年,几百年也追不上。
为什么一到极致的东西,我们就做不到呢?真做不到!因为我们只是从简单地“磨刀”开始,而没有从“炼钢”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