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么理解团队

(2009-04-22 13:21:25)
标签:

团队

世界观

中国人

封建社会

皇上

华盛顿

文化

分类: 杂文

怎么理解团队

 

因为上课的原因,前几日与他人讨论起了团队的几个理念。应该说书本概念与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认识,差异太大了。

说起来西方人讲团队,是与西方人的思想观念相适应的,如果没有团队的观念,全面的个人主义,组织就没有办法维持。团队的一个最大的益处在于解决了西方人个性化与一致性结合的问题,既让每一个人找到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位置,又能让一个群体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因为本质上就是为了维护个性而创建的团队,所以西方人讲团队的时候,特别注重于个性的发挥,个人特长的展示,强调在一个曲调下面的各自的特点。小乐队的演奏时,在同一旋律下,时不时地给各种乐器来一段自由发挥。西方人的团队让每一个人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了,使一加一大于了一,创造性一点也没有丢。可以看到西方的球队,各个球星都发挥了个性,而球队也没有因此而一盘散沙。西方人讲团队的时候,是借助了这种小的组织形式,追求一种特殊的效果。

虽然团队也有队长,领袖,但是在组织内部基本上都是平等的,都有不同的职责,由角色来决定各自的行为,特别是不需要一个核心来指挥。一个乐队在排练的阶段,需要指挥来协调,而真正的演出的时候,有没有指挥都已经没有了太多意义,如同球队的教练,真正上场的时候,教练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而对中国人来讲,团队概念的可以直接的解释为“团结的队伍”。中国人并不那么认可个性,不容忍个性的张扬。团队里追求个性的,大都是那些能够做主的,只有他们有权力,有条件追求个性。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共性,他们更愿意随大流,追求没有特色,追求不显眼,谁都知道“出头的椽子先烂”。中国人对团队最好的理解是,搭配好班子,有人拿主意的,有卖力气的;有首领,有闯将。所以中国人讲团队的时候,更多地是希望大家能够服从中心人物,希望大家把个性放一放。

中国式的团队时刻不忘强调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念,强调步调一致。在中国人的团队之中,纪律性可能是最为重要的。本质上讲中国人并不需要团队这种时髦组织形式,很多人头脑之中的团队概念不过是小型化的组织,小型化、军事化的组织。中国人的团队可能协调性更为好,服从性更为好,做既定的事,可能练得更好。但是,这种小型化的、军事化的组织往往会丢掉了团队本身最根本的东西,创造性。既使为了追求一些开发性,创造性的目标,组织一些团队,但是最优的特质莫过于一个良好的家庭式的协作组织,一个小的戏台班子,主角,配角很是明确。

中国人最爱讲的团队例证是西游记里的几个人。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当然还有一个核心人物唐僧。其实吴承恩在创作的时候,并不讲什么团队,只是想把人物个性化,不能都是孙悟空,也不能都是猪八戒,而且既然是一个小的团体,又具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能力特点,一组织起来就成了团队。换句话说,吴承恩并未按照团队的模式描写,只是恰好他的个性化描写,应对了现代西方的一种组织形式。

说中国人的团队组织不似西方人的团队组织,并不是想否认什么,也不是想由此而鄙视自己人。这些都与国人的思维方式相关,中国人就是这种底子。思维方式、本性决定了特定的组织形式和习惯的价值判断模式。就中国人来看,一个组织,最大的特点是有核心,有纪律。中国人怎么也不会理解一个组织,一个群体,甚至一个社会能够没有中心,没有核心。过去都认为是封建社会闹的,所以中国人总讲,天不可一日无日,地不可一日无主。没有了皇上,社会会怎样?!也许是封建社会的遗传,也许是中国思维方式的影响,所以到今天,不是封建社会的形式了,中国人也并没有放弃这种天不可一日无日,地不可一日无主的观念。今天的中国人也还理解不了18世纪的美国人,在英美战争结束后那几年后,怎么能够在没有一个当家的,没有皇上的情况下过日子。但是美国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过了几年。英美战争一结束,华盛顿就解散了军队,回家当了农民。过了四五年,到1789年,美国人才想起来,他们需要一个总统,才把华盛顿找回来当了总统。其实就是现代,美国没有总统,过上三五年,可能国际地位受一些影响,但是老百姓照样过自己的日子,有法院、有议会,一切都可以照常。

并非中国人天生就是奴性,中国人也不是没有个性,但是一元论的世界观,让中国人认为自己必须有一个主子,天下的事也只能有一个主意,既使团队也只能有一个人当家。结果,团队总会变成“团结的队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