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2)

攻防瞬间
上周六日,作为摄影志愿者,拍了两天职工排球赛。比赛虽然是业余性质,但参赛各队训练有素,加上还有高水平专业选手加盟,因此比赛较为精彩,有一定的观赏性。
两天下来,面面俱到地拍了1000多张照片。一开始还有很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场地里到处走动,上蹿下跳。但拍到后来,身体和视觉越来越疲劳,人渐渐发木,变得只会机械地按快门。看来摄影玩玩还行,要当成工作去做,那就相当不易,并且十分辛苦。
拍室内排球赛难度不小。
由于馆内灯光亮度有限,同时又要保证很高的快门速度,以凝固快速的运动景象,因此对器材的要求很高。相机的高感要好,对焦能力要强;镜头要大光圈,对焦要迅速果断。所以要想拍出好的室内排球赛照片,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套好的摄影器材。
除了器材之外,对拍摄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排球赛是个集体项目,在不大的场地上,投入了很多运动员。如何在复杂纷乱的场景中捕捉并提炼出精彩的画面?如何处理好主体和陪体的关系?如何拍出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如何表现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精神气质?……这些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我。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所拍的照片,回忆一下当时的拍摄情景,做一个自我总结,也许对今后再遇到这类情况,会有所帮助。
首先,在器材的使用上有讲究。相机设置成快门优先是必须的。男子比赛,速度一般不能低于1/400秒;女子比赛,有时1/250秒也凑合。ISO设成自动,通常在800~3200之间变化,ISO2000左右比较多。光圈不管它,肯定自动到f2.8。对焦用单点AF-S,AF-C不太常用,因为很多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要锁住和追踪谁,相机就更乱来啦。AF-ON只在固定目标连拍时好用,在抓拍扣球和扑救时感觉不如快门按钮来得更快。
由于体育馆不大,并可以到场边拍摄,所以镜头用24-70mm即可。70-200mm也需要,可以拍拍特写。两种镜头的使用几率大致相当。
拍好排球赛照片,机位选择极为重要。我研究了一下Flickr和国内外一些排球网站上的优秀照片,再根据本次实战取得的一点粗浅体会,绘制了一张拍摄机位图。上面标注了比较好的6个拍摄点,以供参考。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6个拍摄点,能拍出怎样的照片来。

拍摄机位图
发球和接发球
从1号和2号机位拍发球比较中规中矩,采用连拍能轻松得到一组技术动作分解图(见发球图1)。这个视角感觉比较平淡,背景的干扰比较多。如果从5号或6号机位俯拍,效果要好不少(见发球图2)。
发球图1
发球图2
接发球在1号和2号位拍比较好,应该能拍到正面(接发球图1)和侧面图(接发球图2)。这次对接发球关注不多,拍成的片子较少。

接发球图1
接发球图2
二传
这次比赛,有位优秀的女二传,参加到男子的比赛中,十分引人注目。她是那个队的绝对核心,场上所起的作用十分明显。她们那个队,有她在场很厉害,没她在场就变得很一般。
二传也是从上往下拍比较好,平拍干扰很多,不容易突出出来。

二传图
扣球和拦网
业余比赛,能组织起漂亮的扣球进攻的机会估计不会超过50%,女子比赛就更少。本次比赛,有几个队因为有专业队员,所以还是能打出精彩的扣球场面。有了扣球,就必然会有拦网。本次比赛出现双人甚至三人拦网的场面不少,拍到的拦网照片很多。
在1号和2号位置拍摄扣球和拦网,视觉冲击力较强。拍摄时坐在地板上,尽量降低机位,用镜头广角端从下往上拍,效果非常好。

扣球图1
扣球图2
遗憾的是,上述角度拍不到扣球队员的正脸。解决的方法,可移到5号和6号高位上去拍,那也是比较不错的拍摄角度,只是本次比赛旁边有纪录台和观众,对画面的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影响了视觉效果。

扣球图3
在3号和4号位置拍扣球,由于隔着网,不易掌握。当扣球队员在网对面时,网带很容易挡住扣球者的脸。另外,网格也会干扰精确对焦。不过一旦拍成,效果还真不错。

扣球图4
3号和4号位置,拍拦网不错。可以事先把焦点对准网带,守株待兔,等运动员起跳后连拍就成。

拦网图
扑救
扑救是排球比赛经常出现的情景,但业余选手绝大多数都不具备专业的扑救技术,能在场上做出精彩扑救的极其罕见。业余选手,倒地都是被动的,更别说主动鱼跃扑救了。另一方面,本人的反应很慢,抓拍能力很差,即使出现了好的扑救场面,也都没能迅速拍到。这是今后需要多多练习提高的地方。
拍扑救场面,选择1号至4号位置均可。

扑救图
场内场外
在比赛过程中,场内场外会出现一些精彩的镜头。比如,运动员在打了好球之后,有可能会攥拳吼叫和击掌相庆;场外观众看到精彩之处,也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些都需要拍摄者提前预判、敏锐观察和及时捕捉。

打了好球之后
看到好球之后
其他
本来打算居高临下,用慢门拍些有虚有实的照片,但没有找好拍摄角度,出不来理想的构图,没有成功。下面这个片子是个失败的例子,画面显得松散。如果从裁判员所处的中线位置拍过去,把网子放中间,把人放两边,不知道会不会出来好的画面。

激战
在现场拍排球赛的照片,很难做到完美的构图。大多数片子在拍摄时,取景相对宽泛,画面中干扰成分较多,主体不够突出。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后期必须仔细分析,大胆剪裁。好在NIKON
D800 的像素很高,就算裁去一半,也还能保留不错的画质。交给用户在报纸上或网络上使用,毫无压力。
比较下面的两图,就能看出裁切的必要性。

裁切对照图
除了剪裁外,其他后期基本都不用做。由于ISO较高,噪点较多,画质也不是很理想。如果再降噪,效果会更差。令我感到满意的是这次拍摄的绝大多数照片,白平衡都还准确,不用再做后期调节。这得益于体育馆的灯光以及从四周窗户射进的自然光,当然也说明D800的自动白平衡还是值得信赖的。记得以前拿D3在室内拍乒乓球赛,那色彩从蓝到黄再到红,简直无法控制。
以上是我那两天拍摄排球赛的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菜鸟水平,让您见笑啦。目前我已拍过室内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和排球赛,感觉排球赛最难,羽毛球次之,乒乓球稍易。不知您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