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长城(20) 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2014-05-11 21:18:56)
标签:

错长城

道墙沟

分类: 行走长城

(19/52)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大水峪村、青龙峡及山上的长城

 

    这一个多月,几乎每个周末,我都在大水峪村和小水峪村之间的大山里转悠。

 

    这里的长城,孤楼不少,彼此之间没有城墙相连,这就给行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没了城墙这一便捷的道路,所以就要爬更多的山,就要走更多的路,加上这一带山高沟深、林木茂密,弄不好还会迷路。去年922日,5名驴友被困此处,警方动用三架直升机和近百名救援人员进山搜救,经过30余小时后,5驴友才自行下山获救。

 

    我对这一带的长城心存敬畏,每次出发之前,都要仔细搜寻相关的资料,并认真研读。遗憾的是,尽管网上关于此段长城的文章不少,但很多叙述都不清楚,缺乏详尽的指南。我只好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尽量跟当地的村民打听清楚道路情况,然后再由近及远慢慢深入腹地。我的进展很慢,一共用了5个周末,才把这一带的地形地貌和敌楼分布大体搞清楚。

 

    以下是我根据5次行走,绘制的地图。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及行走路线图

 

    这一带的山势呈东南至西北走向,一山一沟有规律排列。一共有4个大峡谷,每个峡谷的末端,都建有水库。最西边的是青龙峡水库,最东边的是小水峪水库,中间还有两个水库,名称不详。峡谷里和两边的山脊上,都有通往大山深处的小路。小路错综复杂,有的彼此通连,有的被荆棘或悬崖阻隔,成为断头路。山南的平地海拔 98m,我所到达北边的一个制高点,海拔是1022,垂直高差900多米。各条小路基本上是缓慢而均匀地升降,遇到险要之处一律绕行,没有太难攀爬和危险的地方。山脊的路荆棘多,山沟里乱石多,走起来都不轻松,都很费时费力。越往山里走,林木越茂密。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有不少椴树、橡树之类的高大乔木,遮天蔽日,犹如迷宫。

 

    从地图上看,这里的长城的走势和敌楼的分布,大致像一个倾斜的“A”字。有城墙的地方共有3段。第1段在青龙峡东边;第2段是所谓“错长城”,在西沙地村西北;第3段是很短的两堵墙,在小水峪村北的沟里。除了青龙峡东边的5座敌楼有城墙相连,其它的敌楼或烽燧都是孤立的,有的靠崎岖的山路连接,有的只能望见,但无法通联。从敌楼和烽燧的分布可以看出,这里的长城不是一条线,而是纵深的防御体系,尽管观察和示警的功能要远远大于御敌的功能。

 

    我在这一地区,一共行走了5次。

 

   1次(紫色路线):从青龙峡东边沿城墙上来,走过1~6号敌楼,原路返回。总里程3.3km,最高海拔608.3m(有关这一段的情况见我已发的博文);

 

   2次(黄色路线):从小水峪火车站出发,到达错长城,然后攀上东边的数个石峰,小回环折返。总里程5.3km,最高海拔497.5m

 

   3次(深蓝路线):从山脚停车场沿山脊往西北,途经烽燧15,观错长城。继续前进,望见敌楼7,但中间有深谷和悬崖阻隔,山路消失在荆棘中,未走通;总里程5.6km,最高海拔551.0m

 

   4次(蓝绿路线):从山脚停车场沿山脊往西北,途经烽燧14,到达青龙峡那边的敌楼6(带围墙的敌楼),然后往北,经敌楼78后,继续沿山路前行。本以为山路能与敌楼9连通,想着一次大回环将敌楼9~11串联走完,但在山顶迷路,下到小水峪北边的峡谷里。沿途虽然看见了西边山崖上的敌楼9,但不知如何上去。从沟里快出来的时候,误打误撞地发现了敌楼基座12。这是我经历的最长一次行走,走到最后腿都快抽筋了。全程用时9.1小时,距离17.6km,最高海拔1021.6m

 

   5次(橙色路线):本周六从小水峪村北的水库出发,走西边山脊经烽燧161718,比较轻松地到达敌楼1011。再继续从109前进时,道路辨析困难,多次走错路,摸爬滚打,披荆斩棘,终于艰难地到达 。最后沿山路继续往北走一段,并连滚带爬地从茂密的树丛中,几乎垂直地下到沟里。全程用时6.8小时,距离8.1km,最高海拔704.3m

 

    根据5次行走的观察和体会,如果熟悉道路的话,估计可以从错长城出发,经敌楼11109,再转到8~1,下到青龙峡,通过这样一个强度很大、用时较长(一般驴要8小时以上)的回环穿越,把这一带绝大部分敌楼一次都走到。

 

    以下介绍一下,这段长城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地方,以及行走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事情。

 

敌楼和烽燧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17号烽燧,垒在悬崖边上

 

    这一地区共有敌楼和烽燧19座。

 

    先看敌楼。1~6楼以前已说过,在此不提;其它的楼保存基本完好,只有8号楼南边坍塌一部分。这些楼都是3*3大楼,只有11楼是个特例,东南北三面都是1眼、西面却是2眼,很少见的样式。这些楼基本上都能进入,楼内地面平坦,并有完好的楼梯登顶。顶上灌木丛生,行走不便。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敌楼汇总图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部分坍塌的8号楼,像一个老鹰立在山顶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11号楼,面各有1眼,一面2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9、10和11号楼的位置关系

 

    这一带烽燧不少,我一共发现了6处。烽燧坍塌比较严重,但看得出形状大都是方形,最好的一座是17号,巍然屹立在悬崖边。19号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处,形状像是烽燧,但位置不在凸显的地方,且中间还有一个洞,只能说是疑似烽燧。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烽燧汇总图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19号,疑似烽燧

 


 

 

 

错长城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错长城

 

    错长城在西沙地村西北大约1.5km处,是一段长度大约400、相对孤立、由砖石建成的长城。有关这段长城的由来,有不少传说和争议,网上可以查到。

 

    虽然站在西沙地村北边的铁路上,能清楚地看到错长城以及上面的敌楼,但要找到错长城,还需费些功夫,因为往北走不远,错长城就被群山遮挡,再也看不见了。

 

    有两个地标能指明方向。一是铁路大桥。如果你从青龙峡、西沙地或小水峪沿铁路过来,见到铁路桥后,可沿桥东边的路往北进山。桥西边也有路往北,但将来过小水库大坝时会遇到障碍,有点麻烦。第二个地标是小水库。沿小水库东岸边的小路,走到一个破铁桥后,往沟里走一小段,然后上来沿着清晰的山路,不走山沟和山脊,只走半山腰,差不多要走20分钟,就能到达错长城下。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铁路桥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小水库

 

    错长城海拔不高,距离不长,不费多少力气,就能轻易走完。根据实地观察,错长城算得上是一段优质建筑,底部有规整的大条石,内部有粘接牢固、堆砌整齐的石块,外部有长城砖包裹。唯一的一座敌楼仍巍然屹立。我最近和当地的几个岁数大的人聊过天,他们当年都曾经到这里来起过城砖,用于村里建房。一次运回两块,每块1毛钱。如果不是人为破坏,这段长城应该会更好。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规整的条石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砖石构造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镶石块的垛口样式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错长城及其周边的敌楼和烽燧

 

 

小水峪峡谷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道墙沟

 

    在小水峪村的北边,有一个大峡谷,当地人称“道墙沟”。52,我用了大约3小时,从上往下走通了整条沟,根据GPS数据,沟的总长度大约为8km,落差900m。

 

    这沟两边都是悬崖峭壁,要想从沟里上到两边的山上难度很大。沟里乱石丛生,总体呈干沟状态,但某些地段能见到流水、瀑布和水潭。令我不解的是,在海拔500~600处的孤立小水潭里,然还有成群的小鱼游动,大的长度有7、8cm。要知道,那里的生存环境其实相当恶劣,小鱼冬天会冻死,旱天会干死,它们是如何存活下来的呢?我猜想,水潭内部或许与地下暗河相连,只有这样小鱼才能进退自如,安然避险。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山岩壁立,乱石丛生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峡谷里一处比较大的水潭

 

    在峡谷出入口,离小水峪村大约1km处,有小水峪关。关口有两道障墙,其中南边的墙上,还残存着一座闸沟敌楼基座(12号楼)。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小水峪关的断壁残墙

 

    小水峪峡谷很野,很有趣,生态环境不错,还有长城,是个很不错的户外活动场所。不过在沟里走,很多飞虫在脑袋上围着转,挺烦人的。

 

 

 

生态环境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长城下的小花

 

    随着天气的转暖,草木逐渐复苏,整个山野从枯黄变嫩绿,再变翠绿,到处生机勃勃。一路都有山花相伴,一蓬蓬一簇簇,发出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由于人为的砍伐和放牧,地势较低、离村庄较近的山地上的植被破坏严重,只有低矮带刺的灌木,草都很少。越往山里走,树木越茂密。在海拔1000m的山顶附近,有大面积高大乔木,地上的落叶深厚,走在上面松软富有弹性,十分舒适。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山顶茂密的树木

 

    由于林木茂密,鸟就很多。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有鸟类相伴。在行走的路上,我看见了废弃的鸟窝。在敌楼78里,住着野鸽子。我一进楼,噼里啪啦乱飞,吓我一跳。更令我惊奇的是,在某个敌楼里(编号暂且隐去),居然轻易就发现了一个鸟窝,里面有5个鸟蛋!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树丛中的鸟窝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敌楼里的鸟窝

 

    在行走过程中,我遇到过粘鸟的大网,这令我感到心情不快。要不是森林防火,我真想放把火,把它烧了。

 

    在小水峪水库,我看见几个钓鱼人。他们钓到的鱼,大多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样子像鲤鱼,但却无鳞的鱼。我感到有点奇怪,这到底是一种什么鱼呢?

行走长城(20) <wbr>大水峪和小水峪之间的长城

小水峪水库里的一种鱼

 

    总的来说,大水峪至小水峪之间山野的生态环境还算不错。眼下到青龙峡玩的人不少,到野山玩的人还不多,但随着乡村旅游农家乐的开发,我担心现在这样的原始自然的野味,将逐渐消失。

 

    接下来,我将继续往东行走,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波澜不惊
后一篇:百日照(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