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这件事

标签:
喝茶休闲 |
分类: 食色园 |
喝茶这件事
1
“今晚有好茶招待你们,一会先喝老班章,再喝白茶。”
“老班章据说是300年古树的,回甘特别好。”
“白茶也是相当不错的,只有两泡,昨天喝了一泡,这一泡是特意留给你们的。”
老班章是康爸朋友特意送我的,两泡白茶是则买茶具老板友情赠送的。
都是家里人,怎么得瑟都不为过。
烧水,摆放茶具,拿出小茶点。
大家围桌而坐。
很长时间以来,都耿耿于怀没有专门的喝茶一角,试图在客厅寻找一小块空地辟为茶室,未果。于是,只好餐厅兼茶室,餐桌当茶桌。烧好水,端上茶盘,摆上各种茶具,一应俱全。围坐餐桌边,一点不输专门茶室的感觉。
这是客人说的。
通常,饭后跟客人喝茶,一是品茶,二是聊天。喝茶不聊天,闷闷地喝有什么意思呀。当然,或许不符合茶道的精神,有言曰:茶须静品。前几天参加一个茶道,茶道老师说,你们就是为这一杯茶而来,不要聊天,不要交流。喝完以后,让大家说感想。那一席茶,喝得我好压抑......
茶叙和静品,各有乐趣。最重要的是,跟谁一起叙,跟谁一起品。
2
为了早晨的那一壶茶,我总是我们家起得最早的,即使是节假日。
起床,做早饭。吃早饭的时候,烧水。饭毕,泡茶。
早晨的这壶茶,始于什么时候已经记不清楚了,事到如今,已经离不开,如果哪天早晨必须赶早喝不上茶,一天都会没精神,浑身上下不自在。
有人说,早晨起床后得有一种方式唤醒,我肯定是那杯茶。
为了喝茶,我甚至不惜听课迟到。
当然,过一阵子,总是要跟中年人单独坐下来喝杯茶的,一边喝茶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说话,单位的事,儿子的事,家人的事,熟人的事,然后各忙各的。
3
喝茶没有什么讲究,倒是因为喝得多了,也品得出好坏。
冬天喝熟普。其他季节则是红茶、白茶。胃不好,戒了绿茶。
今年从茶篓里翻出好几饼十年的普洱,再普通不过的普洱,存放十年之后,变成上好的茶。淳厚,滑喉,丝般柔滑,茶汤也透亮,好喝得很。
时间真是快,不知不觉当年随便置办的这些茶饼,竟然都过了十年。
中年人看我普洱喝得兴致勃勃,赶紧又买了一些存起来。大益七子饼7572,一年的味道都极好。
“每年都得存上点,老了慢慢喝。”他说。
想起有人说,不备点好茶好酒,老了谁跟你玩?
4
美食不如美器,因为喝茶,爱上茶具。
好在只是喜爱,还没痴迷。偶尔去趟茶市,置办三五几个茶杯、茶壶,太贵的也不敢下手,喜欢的弄几个回家,看着高兴,兴起了拍拍照,来人了拿出几只让客人挑选用哪只,也是乐趣。
如果某只茶杯得到客人夸赞,也会开心不已。
5
康康是我的茶童。每天晚上,他都会问:“妈妈的茶叶还要不要?”
有时候,晚饭后我会再把早晨的茶叶冲一杯喝下,如果晚上吃得清淡,就不用了。所以他每天晚上清洗茶杯之前,都会先问一声。
如果不是因为他身体原因不能喝茶,想必现在也是我的茶友了。几年前他就学着给我泡茶,一边泡茶一边说:一开水二开茶,三开四开是精华,精华妈妈喝。
前些日子弹钢琴的秋实来北京,在我家小住了几天。他每天晚上喝红茶,早晨喝花茶,告诉我晚上喝红茶不失眠,早晨喝花茶提神,夸我的云南滇红不错,俨然一个老茶客的姿态。
6
几天前,回家看到在桌子醒目之处,放着一盒茶,包装精美、素雅,一问之下知是朋友托中年人带给我的上好的红茶。
中年人时不常拿回一点茶,故意轻描淡写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一盒喜欢的茶,就能让我欢喜。
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这是老舍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