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衣服买镜头

标签:
摄影休闲镜头 |
分类: 光与影 |

“我还想买一个镜头,微距。”某天早晨对着早饭拍拍拍之后,我对中年人说。
“嘿,我说,你怎么还要买镜头,你买的好像都还没有用。”
什么叫都还没有用,一听这话就特别外行,镜头各有各的用处嘛。最近爱上了拍饭拍花拍草拍水珠,怎么可以没有微距镜头。
当天下午,快递小哥就把佳能百微送到了。哇,红圈百微。简直跟买了新衣服一样开心。这些日子以来,这样的小兴奋不断地出现。
学摄影这一年,除了记住老师天天念叨的摄影三要素,主题鲜明、主体突出、画面简洁,还牢牢地记住了相机并不重要,镜头才是画质的关健。没两个好镜头,怎么拍得出好照片。
我的老师油麻菜说,“单反相机摄影学习,强烈推荐从标准镜头开始学习!为什么:1,标头拥有大光圈,最大光圈f1.4,这是最适合的人像镜头;2,和眼睛接近的视场角(所以叫标头);3,唯一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
摄影课结束,二话不说,下单,f1.4标头。从此,摄影师拎着标头走江湖。
在摄影师的标准镜头下,没有不美的。大光圈,背景虚化,主体突出。家人、朋友,小孩、大人。“哇,没想到你拍得这么好!”“这两张照片我太喜欢了。我弟弟是摄影师,可人家的镜头从不对准我们。”一位妈妈讨了几张原图去,衷心地夸奖。摄影师被表扬被表扬,飘飘然。。。
飘飘然的摄影师,拎着标头参加一个活动,拍大场面受措,开始思考,再入一支镜头,可以一头走天下的那种。
元旦在亲友家过新年,有位摄影师长辈,借我他的24-70头,拍了新年聚会的一组照片,感觉棒极了。于是,果断给了自己一个新年礼物:一支24-70头。
原本以为,有了24-70头,就不再惦记别的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渐入摄影门,摄影师开始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了。什么构图,色彩,准确曝光,噪点。。。
某次参加一个活动,一位摄影达人拿过我的相机,喀嚓几下之后,他很遗憾地表示,你的镜头(24-70)不错,但相机没跟上。
作为一个对摄影渐渐入门的家伙,我知道这后面的意思,不就是全画幅么?已心心念念了好久,好久。。。
其实,没有急吼吼入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太沉。深刻反省,作为摄影师,拎个全画幅的力气都没有,还能叫摄影师么。
于是,果断地将用了6年的佳能60D换成了全画幅的佳能5D3。5D3到手那天,非常欧耶地拎着相机转了两圈。比买了新衣服还高兴。
当然,没有收入的家庭主妇,还是相当正式地先请示了中年人。
“你看我最近拍的照片都还不错吧,技术是不是又长进了?”
“嗯,不错不错,相当不错。”中年人心不在焉应付着。
“你看,我这相机,都用五六年了,胶皮都脱了。”举着脱了胶的旧相机在他眼前晃了晃。
“我拿去修皮鞋那里粘一下。”人家还挺好心。
“不用,先凑合用。听说现在有一种全画幅的相机,很不错,谁谁谁早就换全画幅了,拍出来效果就是不一样,好些专业摄影师都用这款相机。”
“是吗?那你怎么不换?”这么容易就上钩了。
“我也在想换一台,又觉得有点贵。”
“没关系,想换就换嘛,既然你这么喜欢。”
哈哈哈,轻松搞定中年人。
跟全画幅一齐到手的,还有一个可以承受全画幅的结实的三脚架,至于反光板、LED灯、豆袋这一类的小配件,以及无数的摄影书,都不用一一道来了。总而言之,摄影师算是装备上了。
粮草先行。
想起一句话:摄影门一入深似海。。。
当然,摄影师没忘记假惺惺地表态,以后会少买衣服。
真的会少买么?
PS:老师说,无论什么头,镜头后面的那颗头才是最重要的。
装备齐全却拍不出让自己满意的照片,暗自忧伤之后痛下决心,是时候该苦练基本功了。
◆ 摄影界里的一句格言:一流摄影靠想法,二流摄影靠技术,三流摄影靠器材。
◆ 好器材可以造就高画质的照片,但高画质的照片不等于是走心的好照片。
◆ 综合知识决定人的视野,照片和摄影师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
◆ 审美和眼界的修练,比技法难多了。
◆ 不能用摄影提升摄影,而是不断的全面提升自己,将文化艺术、人生态度、哲学思想、美学观点在自己的人生里进行一次充分的结合,再借助摄影的手法将其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