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篇是油麻菜在摄影课的随时教学记录。摄影课结束了,但摄影群并没有解散,老师仍然会在群里随时教学。
整理:摄影班 罗晓杰(来自有道云笔记)
我们所说的标准的人像照镜头,一般是指在镜头1.5m—2m的距离上照人的镜头,也就是70mm-135mm的镜头。
中文名:人像镜头
定义:指在镜头1.5m—2m照人的镜头
美学观点:在1.5至2米外看人的五官是最美的
135相机:70mm-135mm镜头是公认的人像镜头……
百度里面所谓的美学观点我不认同。人像镜头最主要的不是因为2米距离人最美这种猜测,而是因为这个焦距拍摄人的脸变形小。
大家手机拍摄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脸变形,鼻子大,这就是广角拍摄人像的风险。美女们手上一定有很多这样的惨痛教训,可以上传分享。
我们为了丑化一个人,常用变形夸张手法,这时候广角的威力就出来:

Q:老师,喜欢拍人像是否要配专业的定焦镜头呢?
A:有多喜欢呢?
我还是建议标准镜头开始,也是非常好的人像头。
40mm适合很好的环境肖像镜头,带着背景环境拍摄的头。贴近也变形。

台风过尽……
【如是我聞】
攝影是我的眼睛。到哪裡,都會隨手拍一下,就像眼皮眨一下。這樣,不會迷路。
這個世界的觀察方式有很多種。
照片就是故事。用色彩,線條,讓人看到照片就想起背後的故事。
攝影練腰,練呼吸,練穩定,練靜心⋯總之學完攝影,相當於其他老師的課都上了。(哈哈)
作為攝影師,我不用美圖秀秀,我的手就是美圖秀秀。
如何看到人心?時間是最好的工具。
紀錄片,首先要打動人心。講故事,是為了讓照片有溫度。不要想絕對的真理絕對的好,能打動我的,就可以。
色溫,反光,虛化,玻璃⋯攝影師要善用周圍的環境,很容易拍出對比強烈而有創意的作品。
拍一個人,不熟悉時先遠拍,然後慢慢熟悉起來,可以(要求ta)做一點動作,看ta的肌肉開始放鬆,再後來,徹底放開之後,拍什麼都好看。
嘗試近距離拍攝一個人,也是看你和ta現在熟悉到什麼程度。
小光圈。低色溫。穩定相機。低感光度。拍流水。每拍一張要復盤參數,這樣才能進步。
~~~1104~~~
Danielle
Libine是一位专业人像摄影师,同时也是肢体语言培训师。她在文章中指出,很多初入人像的摄影师,都会专注于拍摄技术,而忘记了人像摄影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拍摄对象。
“并非说器材和技术不重要,它们绝对重要。可是即使你有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如果你的拍摄对象看起来不自然,你依然很难拍出一张好的人像照片。”无论是表达感情还是交流,肢体语言永远都是传递感情的最直接的方法,它可弥补大多数沟通的不足。
以下是Danielle Libine提供的一些人像拍攝小技巧:
1、如何观察拍摄对象是否紧张?
即使他们很期待被拍摄,但大多数(经验不多)的人仍会感到紧张,这会直接影响照片效果。当我们发现被摄者时常把玩自己的随身物品、搓手或者抖腿,甚至经常舔唇的话,那就代表对方很紧张。此时,摄影师就应该想办法帮助他们放松。
2、多示范,少指挥
缺乏经验的被摄者之所以紧张,无非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做。当面对镜头时,虽然你告诉他们“动作自然”,其实他们仍然不得要领,不管怎么尝试,最终也只会摆出不自然的姿势。
Dee Libine分享了她的一个经验,在一次拍摄时,摄影师让她笑,当她笑的时候,摄影师说:“不,不是这样!请你放松手微笑。”
而此时的Dee Libine根本感觉不到放松,又如何做到放松笑呢?摄影师这样说只会让她压力更大,可想而知,实际拍出来的照片表情非常僵硬。
因此,告诉对方要怎样做,其实对紧张的人来说,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如果你亲自示范,别人很容易就能够模仿。不仅可以帮助被摄者放松,还能迅速得到你希望的效果,这方法用在小孩子身上也完全没有问题。就当成和平时模仿游戏一样,他们很快就会和你打成一片。
3、学会控制住局面
从跟被摄者见面的那一刻起,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展示自信,让对方能够充分信任你(即使你也同样很紧张)。
Dee Libine知道这很难,因为摄影师要思考一大堆东西:相机设定、构图、布光、背景等等,但是换个角度,如果你是被摄对象,摄影师只是默不作声的调整器材、按快门,而且你也觉得他好像不知道要做什么,那么无论换作谁也都会倍感压力、不知所措吧?
被摄者需要知道你是主导方,很清楚想拍出什么照片,一切都会顺利进行。所以即使是装腔作势,你也应该和被摄者保持沟通,跟他们聊天,说说你的拍摄计划。不用担心他们不理你,有时候,其实对方也对摄影师手上的器材很好奇,只是不敢问,聊天不失为帮助他们放松的好方法。
建议:
拍摄人像时,摄影师可以尝试寻找被摄者最好美的角度,告诉对方“刚刚这个动作很好”、“手这样摆比较好看”等等,借此引导他们摆出合适的姿势。有时候一些动作,实际做起来其实很不自然,但拍摄效果会非常好,这时也可以拍上一张,根据拍摄效果纠正动作后再拍,也可以给本人看看效果,这样他们就会心中有数,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比较好,什么样的姿势不能摆。
正因为不少人没有面对镜头的经验,而且在拍照前也未必会去做功课,所以摄影师也应该多看看各种关于拍摄姿势的相关教程,等到具体拍摄人像时,就可以做到应对自如了。
~~~1111~~~
手机广角镜头,景深长。
控制景深的有三个因素:
1,镜头的焦距。广角镜头景深长,长焦镜头景深短。 焦距越長,景深越短。
2,光圈的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3,被摄物的距离。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无限远的时候,景深就非常长。
这个我们说过很多次了。自己尝试拍摄不同变量,就会记住。否则,老师讲一万遍,还要问一万遍。
160627還是景深

上圖,左边的是手机,右边的是相机。
手机是广角镜头,景深长。相机是长焦,景深浅。
手机距离近,景深浅,相机距离相对焦距来说,近。
手机最大光圈F2.2,相机用的是F2.8。
本轮小景深的比试,相机胜出~~
160628
近代摄影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一位纪实摄影大师布勒松
他认为摄影家,重要的是如何观察生活和怎样把他对生活的感觉表现出来。摄影的主题是人们的现实生活,他强调尊重摄影的真实性,坚决反对摆布,反对事先安排的拍照。
“我们应该尊重现实,现实生活往往比我们头脑中所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布勒松还提出的“决定性瞬间”的理论,在摄影界有广泛深远的影响。他外出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尽量使别人忘记他的存在。总是像猎人一样在现实生活中去猎取“决定性瞬间”。一些摄影家称他“集所有摄影流派的精粹”,是写实主义摄影学派的经典大师。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这个名字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他是35毫米照相机的最早使用者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正直的摄影大师。他一生中到过世界各个角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了20世纪众多重大历史事件。
布列松使用的照相器材是最少的,这与他现实主义的风格有关,他不希望拍摄引人注意。其照片不依赖于专门的设备和技术。他通常使用35mm平视取景小型相机,使用50mmf2的镜头拍摄,拍摄方法仍然是以自然和真实为宗旨。他从不使用闪光灯等附加光源。当光线不足时,他宁可使用高速胶片。他总是力图最大限度减少主观性,把客观存在的瞬间展现给人们。
徕卡,标准镜头,就是布勒松的标识。
在摄影圈子,最常用的人文、纪实摄影镜头是什么呢?有很多说法。但是,那都不重要。适合你的拍摄题材的,你用起来最顺手的,就是最好的。

这张是布勒松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照片。神采飞扬得意洋洋的孩子,你喜欢吗?
比较讲究的摄影师,会强调35mm镜头作为纪实摄影的最佳选择,因为这是一个“环境肖像”镜头,拍摄人物不会太变形,没有广角的夸张,但是又有足够的視场角(宽度)来记录周围的环境。
现在35mm的镜头最大光圈做到了F1.4,可以实现小景深小广角拍摄。在街拍纪实上,确实很有杀伤力。
有相机的人,喜欢人文纪实题材的,是不是可以烧一个呢?
没有相机的也不用着急,因为,你的手机,就是一个现成的30mm左右焦距的肖像镜头啦!
如果只能带一枚镜头出门的话,你们会选择哪一枚?
我的选择,会是标准镜头。就像是带着一把最快最利索的贴身短刀,基本上够我对付绝大部分题目了。


PS:我自己在学习摄影后,首先入手的就是一个f1.4的标准镜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