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Sima Gerber 讲DIR

标签:
自闭症训练方法dir教育 |
分类: 自闭事 |
3月31日-4月1日的自闭症国际交流会议无法参加,今天下午有幸见到Sima Gerber,Sima来自纽约大学,将在会议上主讲DIR(developmental individual-difference, relationship-based model,简称DIR)。
谢谢李敬和张俊芝教授张罗此次见面。
没时间整理笔记,在网上搜了下,附DIR的简单介绍:
ABA与DIR两种理论依据
ABA与DIR这两种治疗自闭症的方法有着不同的理论依据。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来源于心理学家B·F·斯金纳的经典理论。斯金纳经过实验后认为,所有人类的行为都是一系列条件的反应,只要经过仔细设计的、重复性的训练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行为是可以被改变的。
1987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洛瓦斯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说,每星期接受40个小时行为学训练的19名自闭症儿童中,有9人的智商获得大幅度提高,并且能够通过一年级的考试。这给人类攻克自闭症带来了第一线希望,并在接下来的20年中,成为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主流方法。
不过近些年来,这一方法逐渐受到了挑战。
2000年,科学家特里斯特拉姆·史密斯重复了13年前洛瓦斯的实验,他得出的结论是:ABA的确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在学习方面取得进步,但是在帮助他们改善社交能力方面却几乎毫无用处。
与此同时,新疗法也相继出现,其中的代表当属DIR疗法。DIR疗法由在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了15年儿童发展的儿童心理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创立。
DIR疗法重视关系与情绪在孩子们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该理论认为,情感交流能帮助自闭儿童建立社交关系,有利于情绪的发展,并培育智能及道德。格林斯潘说,母亲和老师应该俯下身来,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加强与哪怕是最自闭的孩子的交流,并把重复性的动作加入有趣的交互性游戏当中。
目前,在美国采取最为广泛的方法还是ABA疗法,不过DIR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还有的医师则把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PS:见到了许多年未见面的当年海培教康康的尤老师,她竟然没有认出康康,生出许多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