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学生 |
一好一坏----拨浪鼓
同事出差回来送给康康一个小小的拨浪鼓,非常漂亮,摇起来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很好听。当天晚上,康康就向我提要求,把拨浪鼓捅破,并试探着用指甲去抠。我试图给他讲道理,捅破了就坏了就不能玩了,但他总是惦记着这件事,看他无限盼望的样子,想想不妨用这个鼓作一次尝试。首先要弄清楚他的原因,于是问他:是不是想捅破了看里面有什么?回答我:是!还坏笑。估计破坏和探索一半一半。想了想还是决定同意他。听到我说“可以”他有些不敢相信(估计以为我说的是气话或者反话,他现在能够明白一点点这类语言的真实含义),过来抱着我说:捅破了妈妈可以理你(我)的。这是他通常犯了错误后说的一句话,担心我们不理他。为这句话我还专门问过阿姨和姐姐,是不是曾经对他说过这样的话,但姐姐和阿姨都表示没有过。其实,他明白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并且害怕错误行为导致的后果。平时,他做错事后,我们并不是粗暴武断地加以指责,这点我也一直跟阿姨和姐姐交流,一定要分析他犯错误的原因。以前曾经看过大雪写的关于处罚孩子,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首先要区分孩子的行为是探索性的,还是故意捣乱性的,或者是纯粹无聊型的,根据性质的不同惩罚的方法和讲道理的方法都有不同。对于探索性的行为,首先要鼓励孩子的探索心理,如果没有安全问题和后果问题,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激发他的兴趣。康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现在是极度敏感而且经不起打击,所以更需要我们格外关注到他的心理表现,用更好的方法去帮助他逐步改善这样的状况。
再接着说他担心我们不理他。我摸着他的头安慰他说,没有关系,这次妈妈同意了,你可以捅破,看看里面有没有东西。但是,下次再买一个新的就不能够捅破了。他答应了,跟着重复了我的“但是”的内容。得到肯定并且保证妈妈不会生气,飞快地拿起剪刀将鼓面捅破,把鼓的两个面都撕了下来,仔细地看了又看。我拿着破了的鼓问他:里面有东西吗?答:没有,什么都没有!
为了验证他答应我的话:“下次再也不捅破了”,周五下班时把另一位同事的拨浪鼓要了过来,带回家送给他。是以变魔术的方式变给他的,带给他点刺激和新奇。他拿到后的表现开始是坏笑,我知道他坏笑后面的意思,于是表情比较严肃,他一看我表情不对,立即告诉我:再也不能捅破了。话虽这么说,但还是想试探我,用眼神的动作向我表示他仍然想捅破它。我拿着一破一好两个小鼓,很认真地对他说,这个鼓昨天已经捅破了,里面什么都没有,这个新鼓跟它是一样的,里面也是什么都没有,所以不能再捅破了,你昨天已经答应过妈妈的。他很听话地再次答应了妈妈。现在,拨浪鼓完好无损。希望这个鼓能够玩到自然坏,估计并不乐观。但至少,他在学着克制。
由此想到,孩子确实是在尝试和探索中学习。就象易老师所说:尝试错误是一种对儿童来说最为重要学习方式。
我想,我应该做的是如何正确地加以引导。
特别感谢:谢谢红力叔叔送给康康拨浪鼓;谢谢黄力叔叔把属于自己的再送给康康。尽管,你们看不到我的博客,我仍然想对你们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