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分歧”是引发“小阳春”行情的根本动力
(2009-05-15 09:45:10)
标签:
房价搏傻小阳春动力分歧金融危机房产 |
分类: 财经房产 |
二月以来,全国各大中城市的二手房交易不同程度的回暖,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在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房市的“小阳春”行情能够持续多久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小阳春”行情的性质也成为百姓判断是否出手购房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要判断此轮行情的持久性及性质,应当从行情爆发的诱因分析开始。
那么“小阳春”行情爆发的诱因究竟是什么呢?是分歧!
首先,是对经济形势以及其主导的房市形势判断的分歧。
前一轮房地产行情的暴涨,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和投机者.宛如中国的股市,998至6124的疯狂把数亿人推进了股民的行列,持有就是生财成为了压倒性的思维主流。但是,只要是疯狂,就会有终结,房市也必会出现一轮大行情终结前的“搏傻”阶段。现在仍持有投资性房产的投资人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逐渐地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已经站在房市的“6124”上,是否自己就是“搏傻”中接过最后一棒的哨兵。股市的这一年教育了他们:继续“站岗”将面临深套的风险!于是在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救楼市政策的同时,一部分人将其视为4778至5522的反弹,也就是最后的逃命机会,这个点位有人接盘,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出货。但市场就是这样,有人看空,就会有人看多。不少人坚定地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不可能会有大跌的过程,经过短暂的调整仍将进入高速增长,于是这个思维集团的人也果断地在此点位上出手接货。如此,“小阳春”行情就有了“量”的基础。
其次,是房产作为商品和作为生活必需品的两内在功能的分歧。
商品房,最终都将成为生活必需品。房产这种商品具有特殊性。对于投资性房产来说,它始终是个商品,流转性较强,而它流转至某个环节成为拥有者的生活必需品后,一定时间内商品总量就在减少(不考虑开发商新开发)。但总的看来,房产存在的最重要意义是作为生活必需品,这样才能有效的化解供求的矛盾。商品交易,以盈利为目的,在经济疲软的时候,大宗商品的交易活跃度或是流转周期都会受到限制,也就产生了盈利的不确定性,因此也直接影响了商品房从商品变成生活必需品的流转次数,这样也同时减少了增值环节。现阶段,一是新开楼盘的减少以及新开楼盘的定价趋势不明朗,而二手房却有明显的价格松动,至少明显的低于最疯狂时期;二是许多二手房相对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在价格相对下浮的情况下性价比优势更高,因此容易引发一批无房者抢购,短期内人气集聚较快,同时也快速的推动着价格。所以,“小阳春”行情就有了“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