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言碎语 |
自打湖南卫视"超女"大赛唱遍大江南北之后,一日成星的渴望迅速的提上了一些如痴如醉的年轻人的做梦日程.加之央视重量级推出的"梦想中国",各省市相继紧跟的五花八门的新人海选,真可谓是百家争鸣,更是为怀揣美好理想的年轻人提供了大好的舞台.
每每打开电视,几乎总有某某台造星海选,残酷PK的场景,拥护者们声嘶力竭的背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效仿症.省级电视节目的相继效仿最为严重,从而不可收拾的延伸到市县区级,真可谓是一日之间处处海选,百日之后个个皆星!形式的效仿尚可有制造娱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之借口,可实质之效仿却让人不寒而栗.不说别的,光说各电视台绞尽脑汁设计地各种投票方式就另人瞠目."超女"给湖南卫视带来的短信收入数以百万计,可谓是"提供平台造你为星,收取金银饱我私囊"!年轻人记住地是李宇春,张靓影,仿效者记住地是几位数,几种手段.有心者利用人们的狂热迅速地哄抬了物价,将原本0.1元的短信投票飚升至0.5元甚至是一元以上.或是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来就是如此,或是说人们被冲昏的头脑早就忘却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次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用他们对造星的疯狂告诉我们社会就业的压力.曾在网际间无意看见此联"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生生不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此联虽说描述有些夸张片面,但也总有其真实的一面.现在的黄金一代对就业的理解从我个人观察来看,基本上是能高就高,低则坚决不就!这种对社会职业进行高低贵贱之分的就业心理促使了他们将"超女"之类的造星活动当成了救生稻草.当然,社会就业的客观压力也是重要原因.
还有就是素质教育的匮乏.在各类造星运动的背后,总有随之不断的负面新闻,不是逃学参赛就是绝食减肥,更有甚者是家破人忘.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无情地残害着我们的下一代.
社会需要明星,人们的文化生活也需要明星,可社会更需要营造一个为将来发展留下良好空间的责任感.
且不分析造星与经济利益孰为手段孰为目的,光从社会效益上讲,泛泛的造星运动该停停了!
后一篇:不设防腐局的N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