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下一个奇迹”系列采访1 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

标签:
杂谈 |
今年6月已近尾声的时候,何化还在长沙读大学。主修外贸英语的他仍旧以他永不退却的激情在操练李阳疯狂英语的课文。
第一次接触李阳疯狂英语的时候,何化在读初三。有个英语老师买了一本《跟李阳老师学初中英语》,然后她跟同学们讲起李阳老师的故事,那些传奇故事如此精彩,令他觉得非常感动,深深为其着了迷。便每天都跟老师借那本书来看。之后出入课室,走到哪里,嘴巴里面都是疯狂英语的句子,这一读就停不下来了。
何化来自湖南永州的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因说惯了家乡土话,各种语言说出口来都带着浓重的口音。所以他的英语发音一直都很差,甚至读一个单词都读不准。那时他买李阳老师的书,照着书本去狂读,但老师听到如此破烂的英语并没有给他及时纠正,只有自己拿着本单词书闷头苦读,所以发音一直没有明显的进步。有的同学甚至当着面说他:你英语差得要命还在这里喊?在停滞不前的练习中,没有得到别人的理解,却还要忍受这样的打击,何化并没有气馁,自信的人永远不受伤害,他只告诉自己:我不在乎这些,我还要练下去。
他将书本一页页撕下来,在操场上一边跑步一边读,将一篇篇文章背下来。
那时候他还不会用气发声,一直是硬着嗓子喊,所以总是喊到声音嘶哑,说不出话来还喊,嗓子好了之后再喊到声音嘶哑,如此反复。蜕变是如此痛苦的过程。
一直到了大学,学校里搞了一个口语协会要招收新成员,学英语专业的何化便去了。面试时是用英语上去做自我介绍,刚开始他并不是很自信,有些胆怯,讲得很慢。但是大家都说发音挺不错。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虽然觉得自己的发音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但毕竟练了这么久,第一次有人给了自己肯定。
上大二的时候,因为学校里并没有专门的口语老师,很多老师看中了何化的激情与热心,邀请他到各个班去讲发音,带读句子;在晚自习的时候搞英语角,给同学们送李阳老师的书,鼓动大家一起学习。原来平静的一间小学校因为何化而充满了活力。
他一直怀惴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他要学好英语,然后当李阳疯狂英语的传播者。他说:我如此喜欢疯狂英语,我知道学不会英语的那种痛苦,如果自己学得会了,我一定将我所知道的告诉别人,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去学,不用再去走弯路。
但是学校的教育并不能让他实现这个梦想。经历过08年广州冬令营的磨砺之后,他更坚定了那个方向,一直寻找着一次能彻底改变的机会。
就在今年6月的一天,何化的一个同学偶然间浏览了李阳老师的博客,看到了广州一年包会课程即将开办的消息,他将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何化。仲夏酷暑难当,却像燃起他心中熊熊的希望之火。看完有关课程的简介,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参加这个课程。同学听完都觉得他疯了,那可是五万的学费。但是他自己心里暗暗想,这个是动摇不了的决定!
确实,五万的学费对于一般家庭都是难以张罗的一笔钱,何况是何化。
生长在农村家庭的他,双亲都在务农,境况并不宽裕。他自己上大学的生活费都是他帮人搬桶装水勤工俭学赚来的,家里还有银行的贷款没有还清,五万对他来说是何等昂贵啊?
因为在学校一直用李阳疯狂英语的方法带同学学习操练,何化觉得应该可以找校方支持,他去跟校长借过钱,但是校长说:校长哪里有借钱给学生的事?接下的冰言冷语如暴风旋卷而至,“你不被骗了才怪!”“李阳疯狂英语都教中文去了,你现在还去那里学英文?”“这么多钱,你有钱吗?”“你父母同意?我要打电话给你父母问一下。”连班主任都一直对他说:“你一定会后悔的,你不要去!”他们没有一个支持的声音,不同意他退学过去参加课程。但是何化心意已决。在学期末考试过后,他将宿舍的东西全都寄放在同学那里,将博客一年包会课程的资料下载下来,打印带回家。
回家后何化一直在家里帮忙干农活,收稻谷。终于找了一个机会跟父亲说这件事情。面对辛苦了一天的父亲,刚开始他有点开不了口,吞吞吐吐说有个课程想参加,但学费比较贵。因为何化的父亲认识的字不多,他便将资料上面的内容一点点念给他听。当父亲听到五万块钱这么贵的学费的时候,当时就绝决地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家里根本没有钱,银行的贷款都还没还清,哪里还能筹这么多钱出来?
这时何化告知父亲,他已经在学校退学了,一定要参加这个课程。父亲听到这件事情后火冒三丈,狠狠地将他骂了一顿。但是他慢慢地跟父亲说,一直以来都如此喜欢李阳疯狂英语,也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希望得到他的理解和支持。但是父亲仍是不同意帮他找钱。母亲就质疑这么贵的学费,会否是骗子。家里的亲戚都说,哪里能拿得出五万块钱,肯定是骗子,是不是搞什么传销之类的?在种种质疑与否认的声音中,何化坚定着信念,认真告诉他们这不可能是骗局。因为他已经参加过广州的冬令营,他坚信将12天的课程扩充到一年,肯定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他跟家里人讲,学完一年的课程后,他可以去当助教,虽然不赚钱,但也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其他人。经过他一直的游说,父母听到能当老师后,态度便开始有所转变。可五万学费这个问题仍像一颗巨石压在这一家人的身上。最后父亲告诉他会尽量想办法,这让他感到非常地感动,更加勤劳地帮家里干农活。
时间快到的时候,父母亲便开始张罗去借钱,去舅舅家,去找很多其他的亲戚,找很多村里面认识的人,一个个去借。但这些人根本不相信这件事情,有些人甚至恶狠狠地对他父母说:你迟早被你儿子搞死。
也有人告诫他,让他可以毕业之后再去。
可是他想:在学校里读完一年那还有一个学期,但是这一年里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时间跟金钱是不能比较的,有时候时间比金钱更昂贵。有这样一个课程,这样一个机会摆在自己的面前,为什么还要回学校,捧着本书,读那些无法实用的知识,去浪费一年的青春?
这是无论如何必须抓住的机会。
何化仍旧在坚定自己的选择。为了让父母相信自己,他一遍遍地跟父母讲道理,摆事实,明确地告诉他们这个绝对不是传销,还拿出博客下载打印出来的内容给他们看,指出那么多他认识的助教,给父母信心让他们相信。
在那样多的冷眼旁观中,历尽千辛万苦他们一家终于凑够五万学费将何化送到了广州参加一年包会课程。
何化回忆说:“那时我爸问我,你以后当得了助教吗?我说我一定能当得了!”
他们觉得这便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