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我对陕南农村丧葬习俗的看法

(2015-12-31 16:49:16)
标签:

葬礼

习俗

道场

牺牲品

情感

分类: 世像评论

 

http://s6/mw690/001lYFMJzy6YcLgmiSpe5&690

     丧葬习俗
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丧葬文化,虽然经过多年的沿袭及减化,但在农村,丧葬仪式依然繁琐。

在最早的记忆里,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爷爷和姥爷去世时,我十一岁,爷爷的丧事我已记不清了,但姥爷的丧事我还有点印象。姥爷去世时是那年除夕的前一天,因阴阳先生说姥爷去世那天的日子不太好,所以在第二年正月初九以前都没有好日子可以下葬。那时就记得姥爷的灵柩在家放的时间特别长,然后就是晚上有人唱孝歌,孝子得扛灵幡,每个晚上半夜的时候要唱一个歌,唱这个歌的时候,孝子中女孝子要哭。虽然我对当时丧葬的仪式已全然记不得了,但是我对这种场面却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传说道师在晚上做道场请百客(百鬼)吃饭时,人不能在路上走,小心遇上鬼。还有很多其它传说,让我对丧葬和死这些词都产生了深深的畏惧,有一种想逃离那地方的感觉。

30年后,姥姥的去世,让我再一次经历了农村丧葬习俗的繁琐冗长。姥姥是20151215日晚去世的,阴阳先生算的下葬的日子是20151222日,也就是说灵柩需在家放七个晚上。

我在接到姥姥去世的消息后赶到家已是第三天。这之前,大舅去世刚下葬,因路远,我未能及时赶回去。

姥姥去世这七个晚上,院子里每晚都燃起大火,以供远乡近邻来坐夜时烤火取暖,即使夜晚不冷,也要在院子燃起大火。每晚9点左右,要给来坐夜的人做孝夜饭显示孝子的待客之道。每晚2给唱孝歌的人做饭,孝歌从每晚天黑唱到天亮,一般是七天结束,这时唱孝歌的人吃完饭回家休息。传说老人去世,来的人越多、火越旺越好,说明老人在世时人缘好。

孝歌有的是他们自己编的、有的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每一首孝歌代表的意思不一样,每晚零点唱的那首叫《拦马》,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这首歌的意思是:孝子跪敬亡者吃饱喝好,在阴间不受饥饿。唱这首歌的时候,直系最亲的孝子要一直跪在灵前,头上顶一个圆筛子,里面是各种吃的,有一个孝子在旁边烧纸,一个扛幡,另外的孝子手里拿着点燃的火纸跟着唱孝歌的人围着灵柩转着唱,最后停下来唱一段取一样吃的放在灵前桌子上,每晚的盘子数都不一样,吃的在灵前摆放完毕,歌正好唱完,吃的要分发给现场的孝子或客人吃完,不能拿回厨房。全程大约两小时,这两小时一直是表弟在那里跪着,因舅舅身体不好跪不了那么长时间。

接下来唱的一首歌叫《游十店》,这首歌是说孝子送死去的亲人上路,让阎王、小鬼照顾好新去的人,亡者去西天要过是十个阎王设的关口,每一关都很难过,所以孝子要烧很多的纸钱,遇到过不去的关就花点钱过关。从开始唱,男孝子烧纸钱,女孝子烧香后,开始哭,现在主要是女儿们哭。唱孝歌的说停,女孝子们就停,唱孝歌的说哭,女孝子们就开始哭。母亲七十多岁,二姨和小姨也都六十多岁了,她们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身体都不太好。每晚我和表姐妹都让她们三个赶紧找个床睡一会儿,到零点左右她们起床适应一会儿,到两点开始,她们开始哭。每次我和表姐妹们都想劝,可是那是她的母亲不让哭是不可能的,她们一想一提说都哭,更何况是必哭的阶段,看到她们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我们晚辈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白天不断有客人来吊唁,谁那边的亲朋好友,谁负责接待,比如,母亲和父亲负责接待我们村及我们这边的亲戚朋友。而舅舅、舅妈、表弟他们得接待所有的来客、及家里一切事情的安排、支用。尽管请了105个村里人来帮忙,但是他们只负责做饭,烧火、借桌子板登等外围事务。其他的事还需舅舅、舅妈他们来张罗。

下葬的头一天,请了道师来做道场。道师对灵屋、金山、银山等纸扎应该是施法吧,具体念的什么没听懂,孝子得磕头。到了晚上得请摆上桌子百客(百鬼),意思是让新去阴间的人不受到欺负吧,我是这样理解的呵!然后,道师找个地方,将这些纸扎烧了。女儿得哭,孝子们在点上火后得迅速离开,不得回头。

这天下午还得接献。就是带花样的馍。吹锁呐的人在旁边吹着锁呐,孝子们拿着盘子一样一样的把这些献扭着秧歌送到姥姥的牌位前,献完后,孝子们要轮流磕头。这需要一个长辈在那里指导并递香。

下葬当天,出殡后先将灵柩停在院子外,道师作着法,孝子们手里拿着一炉香跟着道师走,最后孝子们磕头。八仙开始抬灵柩上山。

尽管很多地方葬礼已改为三天,火葬的可能是一天,但是在陕南依然是根据阴阳先生算的日子来举行葬礼,短的两三天,长的达十多天。在这十多天里,无论孝子多少,都太劳人,孝子们不仅要受失去亲人的心灵之痛,还要受风俗约束而忍受体能上的考验。

我们这些孙子辈的在姥姥下葬后都不同程度的感冒、上火、身体不适,更不用说我的母亲、父亲、姨、舅他们那一辈的了。大舅先于姥姥两天去世,大舅去世后六天下葬,姥姥去世后七天下葬,孝子们白天干活,晚上守夜,丧事期间,天天如此,大多孝子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而且两个事发生在一起,亲人们连休息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我的舅舅在姥姥去世的第三天因操劳过度,心脏病突发去世,去世时才53岁,多么年轻的一个生命啊!就这样陨落了。我不知道舅舅是否是这种制度下的牺牲品。

我不能对这种风俗说什么,我目前也改变不了什么。

我只想说,当亲人活着的时候,我们对他们好一些,多包容一些,多关心一些,照顾好他们,让他们有个幸福的晚年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也希望家乡的这种风俗能删繁就简,在寄托哀思的同时,让活着的人能更好的活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