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邯情脉脉三千载

(2021-04-05 23:08:31)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教育

佛学

分类: 行游天下

邯郸,一座3100多年未曾改过名的城市,这里曾经胡服骑射、围魏救赵;曾经歌舞升平、佛教盛行;曾经大战日寇、决胜千里太行山。岁月风云变幻,王朝屡次更迭,留下的是触目惊心的旧址遗迹,流传千古的历史典故。不变的是邯郸人对古都名号的顽强坚守以及对女娲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等古文化的传承保护。于是这个清明小长假,我们决定到古赵大地游玩踏青,找寻历史的印记!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郸3日游行程

D1:北京西—高铁—邯郸东——希尔顿欢朋酒店——广府古城(5A)——弘济桥——杨露禅故居;

D2:希尔顿欢朋酒店——响堂山石窟(4A)——129师旧址——娲皇宫(5A)——名著酒店,包车500元/天;

D3:名著酒店——黄粱梦吕仙祠——学步桥——丛台公园(4A)——丛台广场——小放牛午餐——高铁站。

一. 初识邯郸

1.中午12点左右到达邯郸东站,出站,习惯了打车排队的我们惊喜地发现出租车竟然无人排队,顿时觉得来对了,果然是冷门城市。随便坐上一辆出租车,说去旁边的酒店,司机嘟囔了一句“这么近的地方”。我接着说去酒店放下行李立马去广府古城,他顿时喜笑颜开,热情地跟我们介绍邯郸。

2.人民东路是邯郸主干道,街道不算宽,灯笼很漂亮;很多骑摩托车的人;希尔顿欢朋、丛台大酒店、邯郸大酒店都在这条路上;邯郸银行三栋大楼很气派;美乐城和新世纪是这两条路上的两大综合商场,老板都是本地人;美乐城紧邻邯郸博物馆、京娘湖公园;新世纪紧邻丛台公园、展览馆。

3.主干道比较堵,左转待转时竟然可以借道对面的直行车道,司机说这是邯郸首创!聪明!

4.街上很多美食林便利店,司机说什么沃尔玛、永辉在邯郸都开不下去,万达的生意很差!看来地域保护思想很严重!

5. 邯郸大剧院很气派,好像一顶飘丝带的帽子,司机说一般没什么演出,尴尬!

6.酒店有机器人,我换房间时机器人给我送来了房间钥匙;这个希尔顿欢朋的高级大床房真小,确认是真的希尔顿欢朋么?!不过视野很好,早餐很赞!

7.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不假,我们到达邯郸时天空飘着毛毛细雨。

邯情脉脉三千载
希尔顿欢朋酒店视野很开阔,俯瞰邯郸大剧院及京娘湖公园

邯情脉脉三千载

二. 平淡自然的广府古城

广府古城离市区38公里,大概半小时车程。有公交车直达,我们想去广府吃午餐,于是放下行李就出发了。沿途跟司机探讨了邯郸离北京近历史底蕴这么丰富为啥还这么冷清。得出的结论是邯郸有钢铁、矿区,当家人可能看不上旅游业。说话中雨越下越大,正当我们犹豫要不要调头回酒店的时候,雨竟然奇迹般地停了,而且太阳似乎要出来了,真神奇!难道这是邯郸人民欢迎我们的方式?!哈哈哈!广府专线公路两旁很多蔬菜大棚,司机介绍说这里是百里蔬菜之乡。

邯情脉脉三千载永年广府城,也称永年城 、广府古城 、古城 [6-7]  、广府城 、水城 、太极城  、水中城 ,因历史上曾为广平府治所,故称广府,自古人称北方小江南。广府城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隋末夏王窦建德和汉中王刘黑闼曾在此建都,以后为历代王朝的郡、州、府、县治所。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广府古城可能是商业气息最不浓厚甚至有点冷清的古城,就像个大村子人们千百年来在里边自由地生活着。里边有学校,有水塘,有菜地,有养牛人,遛狗的,不像个景点,更像个原生态的存在。房子有点杂乱,街道脏乱差,有些地方道路泥泞,所以古城内除了古城墙、武式故居、新修的府衙,可看的地方可能不多。但在城外护城河上泛舟是个不错的活动。也许自然发展野蛮生长就是广府古城的特色吧!广府酥鱼真的很好吃,印象深刻!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城墙为明代时重修,高12米、宽8米,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总周长有九里十三步之说。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广府古城还是一座水城,周围是万亩洼地和一望无际的芦苇,四面环水,具有北方罕见的秀美水乡风光。围绕古城的是一条顺畅贯通的护城河,护城河外是面积达4.6万亩的永年洼,地势北高南低,水能自流,洼淀常年积水,历史上是著名的天然水产养殖场。 

邯情脉脉三千载这里还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杨露禅故居,杨福魁(1799-1872) 字露禅,祖籍广平府永年县人。中国杨式太极拳奠基人。约10岁至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太和堂掌柜)家为童。陈长兴(陈式太极拳十四世传人)每晚在陈德瑚家教授族中弟子习武,杨露禅殷勤伺候,窥习武艺,陈长兴收其为徒。杨露禅为学“绵拳”,十八年间三下陈家沟,深得陈长兴所传精髓,苦心励志,潜心研究,终成杨氏太极拳开山祖师。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离古城2公里之外,有一座赵州桥的姊妹桥——弘济桥,始建于隋代,明万历十年重修。门票30元,有点小贵。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三. 北齐遗珍响堂山石窟

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看过北魏的云冈石窟、北齐的青州驼山石窟以及唐代的龙门石窟,地处中部的响堂山石窟还是让我大开眼界!

邯情脉脉三千载石窟在半山腰,大家要爬40分钟的台阶路。

邯情脉脉三千载
春光明媚,登山踏青,甚好!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终于到达石窟入口,这里会再检一次票。

邯情脉脉三千载
回头看山脚下,一望无际,豁然开朗

邯情脉脉三千载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大多崇信佛教,开凿佛窟活动此起彼伏。公元534年,北魏政权分崩瓦解为东、西魏,于是北朝的统治中心由洛阳转移到了邺城(邯郸市临漳县)和长安(今西安)。政治动荡使得故都洛阳大规模的石窟开凿工程被迫中断,洛阳大量的人力、物力转而流入邺城,造就了以邺城为中心的太行山东麓一线的石窟群,如邯郸南北响堂山石窟、水浴寺石窟。而西部地区的石窟开凿活动并没有受到政治动荡的影响,可以在原有石窟地点继续进行,如天水麦积山、敦煌莫高窟、固原须弥山等。

邯情脉脉三千载当年北齐皇帝高洋选择此处凿窟建寺,营造官苑,作为他来往于两都(邺城和陪都晋阳)之间避暑、游玩和礼佛之地。火焰纹样的佛祖结施愿印,表示普度众生的慈悲心,施予众生所需,满足众生愿求。墙壁鲜艳色彩清晰可见,这个时期的造像形体敦厚结实,面目圆润丰满,一改之前秀风清骨造像之风,对隋唐造像及审美观有着深刻影响。

邯情脉脉三千载
大佛洞,正面龛本尊是释迦牟尼坐像,通座高5米,造型匀称,庄重敦厚,为响堂石窟中最大的造像。其背浮雕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穿插其间,雕刻精巧,装饰华丽,为北齐高超艺术的代表。
邯情脉脉三千载

这个洞窟雕像、墙壁纹饰保存得很完整,洞顶很高,时不时有大鸟飞过,有种穿越的感觉。

邯情脉脉三千载第一次看到这种表情微笑,坐态放松的佛像。

邯情脉脉三千载托举神兽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骑狮子的佛像,虽残缺也不失威严

邯情脉脉三千载
刻经洞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破响堂山开放了9个石窟,慢悠悠溜达一圈大概1个小时,满意而归,山脚下有个常乐寺,破败之情形触目惊心,如今只能在废墟中想象当年的繁华。 常乐寺始建于北齐,初名为石窟寺、智力寺,宋代改名为常乐寺,有“河朔第一古寺”之称。

邯情脉脉三千载

1946年,当地一位无知先生带着一群学生,拆掉了常乐寺的殿堂,将拆除的砖木盖成了教室。然后一把火把这座千古古刹变成了一堆废墟。令人扼腕叹息! 下图是网传30年代的常乐寺。

邯情脉脉三千载
左边禅定印的是阿弥陀佛,中间降魔印的是释迦牟尼,右边与愿印的是药师佛。残缺不全三世佛像倔强地屹立着,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劫难岁月的风霜,似乎在等待着智慧佛头早日归来。不论什么原因造就了佛像劫难,但愿有人发宏愿重修常乐寺,让这些佛像回到三世殿而不再风吹日晒。

邯情脉脉三千载
大大小小的石柱以及横七竖八的木梁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个庞大的寺庙,也曾晨钟暮鼓,梵音不断,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那位老师看到今日之破败,不知是否会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邯情脉脉三千载

四.华夏祖庭娲皇宫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离宫,是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女娲神像高9.9米,寓意九九归一。发髻高高挽起缀以国花 牡丹 ,平添雍容华贵。衣衫为披肩长裙,腰间束以兽皮,体现原始社会的服饰风貌;手中抟土,象征造人之功;脚踏龙首龟身的灵兽代表女娲神威震慑一切邪恶。自古邯郸出美女,女娲就是邯郸第一大美女。哈哈哈

邯情脉脉三千载
娲皇宫景区主要是去半山腰的娲皇阁拜娲皇,上山方式有三种:步行、滑道、索道。因为有小孩子我们选择坐索道,事实证明索道上山是天下最慢的,因为下了索道还要走好远,所以整个上山过程大概要花50分钟。而直接爬上去大概也就30分钟。目测滑道上山是直路,应该是最快的方式,但是带着娃坐滑道车(像碰碰车那种车)可能不太好控制。所以还是爬上去吧,台阶很平缓,下山的时候我抱着娃走下来才用了30分钟。

邯情脉脉三千载
娲皇宫最下面一层为“拜殿”,即是始建于北齐时期的供奉女娲的洞窟,上书“华夏始祖”。上面三层合称“三阁楼”。拜殿依绝壁而建,三阁楼着力于拜殿正中一根大梁,并以九根铁链拴于绝壁之上。人多的时候阁楼会前后摇晃,故称“活楼"、"吊庙”。现在为了安全,阁楼周边已经加固。
邯情脉脉三千载9根铁索将阁楼栓在崖壁上。在三、四楼跑动时楼体会晃悠。真是险中求稳,有点悬空寺的感觉。

邯情脉脉三千载
第二层清虚阁女娲像(右上图)右手持圆身宝瓶,左手持方形玉盘,寓意天圆地方。第三层造化阁女娲像(左下图)双手正抟土造人。相传女娲与伏羲均为华胥氏所生,后来世间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除伏羲女娲之外所有生灵全部消亡。为了让人类繁衍,伏羲女娲滚石磨应天意而兄妹成婚,但如此繁衍速度过于缓慢,女娲便想到抟土造人,孕育众生。  第四层补天阁女娲像(右下图)左手结印,右手持五色土,正施法补天。二、三、四层内部有木梯相通,窄窄的木梯需要十分小心。
邯情脉脉三千载
清虚阁壁画主题即为封神演义。纣王进香时提诗亵渎了女娲,女娲震怒之下派遣九头雉鸡、九尾狐狸和玉石琵琶三个妖女迷惑纣王,毁掉其 江山 ,最后女娲又因三个妖女在世间的胡作非为而处置了她们。讲究的是善恶终有报。

邯情脉脉三千载
补天阁壁画主题自然是女娲补天,相传共工与祝融一战失败,恼羞成怒之下撞塌不周山,顿时天塌地陷,女娲为解救百姓,毅然炼石补天。

邯情脉脉三千载北齐时代的崖经群,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邯情脉脉三千载
俯瞰夕阳下的补天湖,霞光万丈。。。

邯情脉脉三千载钟楼上回望娲皇宫,可见其倚岩凿险,结构凌虚,地势独特,巧夺天工。

邯情脉脉三千载沿着夕阳悠哉下山,来到补天广场,儿子貌似还没玩够,精神头十足。。。

邯情脉脉三千载
再看一先神圣的中皇山以及坐落于形似宝座上面的娲皇宫。我们勇敢而虔诚,儿子带领我们爬过阁楼小木梯,在每个娲皇神像面前磕头祈福并献上香火钱,相信娲皇会保佑我们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生活越来越美满甜蜜!

邯情脉脉三千载

五. 赵都标志丛台公园

市内大型休闲公园,就在名著酒店对面。园内有纪念赵国名将的七贤祠、赵武灵王所建的丛台以及碑林。

邯情脉脉三千载
赵国七贤祠位于武灵丛台对面,为战国时期赵国的七贤而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三忠祠"和"四贤祠"。三忠即救赵氏孤儿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四贤为廉颇、蔺相如、赵奢和李牧。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七贤祠里有个小碑林,不是书法爱好者会觉得没啥好看的。值得一看的是李白醉题图和一个威猛的“虎”字。

太白醉题图

邯情脉脉三千载
虎字

邯情脉脉三千载
武灵丛台就在七贤祠旁边,赵武灵王英明神武,满腔抱负,排除万难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位于战国“七雄”之列。当时操练的场所,便是在武灵丛台。 武灵丛台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想当年赵武灵王站在高台上看到自己的骑兵骁勇善战,是何等的自豪与自信!励精图治的他终于用自己的决心和魄力换来了赵国100多年的强盛!

邯情脉脉三千载
两千多年来的武灵丛台,曾招来无数文人骚客登台怀古,题诗赋咏,言志抒怀。 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
邯情脉脉三千载丛台上有个商店,发现成语扑克做得不错,特买作纪念!

邯情脉脉三千载

六. 黄粱美梦吕仙祠

相传黄粱一梦发生于此,于是梦文化也是邯郸的一个卖点。

邯情脉脉三千载黄粱梦吕仙祠是依托唐人沈既济的小说《枕中记》的故事而建的,故事说的是在唐开元年间(公元719年),道士吕翁成仙后,化作长者云游天下。一天在邯郸的一家客店里,他遇见了一个骑着青驹进京赶考的穷书生卢生。卢生向吕翁讲述自己命运不济,屡考不中的境遇。谈着谈着昏昏欲睡,吕翁见状从行囊里取出一个两端有窍的青瓷瓷枕递给他,说:"你先睡一觉吧"。卢生一枕上瓷枕,便很快进入梦乡。他梦见自己考中进士,连连升官,但又几经浮沉,几次遭受诬陷,亏得皇帝为他平反冤狱,后又出将入相,封为燕国公,娶了美丽的妻子,全家享尽荣华富贵,高寿81岁久病不治而亡。梦到这里卢生猛地醒来,只见店主人正在煮黄粱米饭,卢生惊讶不已,吕翁却笑眯眯地对他说:"人生之道,不就是一场梦吗?"卢生茅塞顿开,扔下诗书跟吕翁学道去了。而小说中的吕翁,经过千百年的演绎,后来变成为八仙中的吕洞宾。

邯情脉脉三千载“ 蓬莱仙境”石刻为明代遗存,书写者尚待考证。相传此石刻为“仙笔”,明嘉靖年间,朝廷扩建吕仙祠,准备了四块青石,拟请名人题字。不想来一乞丐,以帚蘸剩菜汁在石上乱涂。结果只涂了三块青石便被驱走,随后石头上显现出“ 蓬莱仙”三字,众人始知为吕祖显灵。因为是“仙笔”,后世无人敢补余,直到清代乾隆皇帝初下 江南 ,经过吕仙祠,才补上一个“境”字。不过“仙笔”与凡人之笔始终是有着很大的差距,仙笔笔势飞舞,苍劲有力,而最后一个字不管是气势还是意境,较之前三个字终有所不及。

邯情脉脉三千载

七. 成语荟萃学步广场

邯郸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脍炙人口的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奉公守法、毛遂自荐、完璧归赵、脱颖而出、黄粱美梦等成语典故皆源于此。据说出自邯郸的成语有300多条,而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多达1584条,来之前还真不知道邯郸相关的成语如此之多。漫步邯郸街头巷尾,成语典故的雕塑随处可见,可谓一步一典故!最广为人知的成语莫过于“邯郸学步”,邯郸这座城市因为邯郸学步被选入教科书而家喻户晓。学步桥因为邯郸学步历史典故而得名并成为景点。当初燕人学步的木桥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石桥是明万历45年(1617年)和1987年两次改建而成。

旧学步桥

邯情脉脉三千载
现在的学步桥

邯情脉脉三千载现在的学步桥长32米,宽9米,高8米,仍按原貌保持七孔拱券。桥下设有三个大桥孔,桥孔两侧附设四个小孔,三个大桥孔中心处雕有向下俯视的兽头。

邯情脉脉三千载
桥面两旁各有19块石栏板和18根桥栏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

邯情脉脉三千载
我娃在模仿邯郸学步,哈哈哈

邯情脉脉三千载
这张照片是个散步的老大爷拍的,本来想个年轻人帮忙拍,但等了半天没有人过来。跟老大爷说了说想把牌子和桥都拍下来了,他说知道了。结果人家咔咔拍了两张,没想到拍得非常到位!顿时觉得邯郸的老头好厉害啊!
邯情脉脉三千载
今天的行程比较宽松,学步桥广场值得逛一逛,回顾一下历史。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别忘了,人家邯郸曾经也是六朝古都,自战国、秦汉至宋代这里一直都是大都会。

邯情脉脉三千载离开学步桥广场我们准备去丛台公园,问了一个骑电动车的中年妇女,她仔细说了路线然后骑车走了,当我们边走边逛的时候,没想到她又折回来告诉我们医院对面有个小门,从那里进去更近。我们连声谢谢,邯郸人真靠谱!

八. 浴血太行将军岭

邯郸涉县曾经为华北抗战战略要地,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东渡黄河 、挺进太行,运筹涉县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 ,打响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众多著名战役,八路军前后在涉县驻扎长达五年之久,从这里走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2位元帅、3位大将、18名上将、48名中将、295名少将,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这块红色热土因此被誉为" 中国第二代领导的摇篮"。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这个景点人最多,看来大家都很比较爱国,红色文化游大受欢迎。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丁香树和紫荆树】1941年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三位首长亲手栽种,期间邓小平同志蒙冤受屈,这两棵树也险些被砍,原赤岸村委会主任张义库同志为保护两树,冒险将他们移到自己家中,1979年司令部旧址对外开放,两棵树又重新移回院中。 

邯情脉脉三千载太行山边的小村子,在战争年代并不宁静

邯情脉脉三千载

邯情脉脉三千载将军岭人很多,简单眺望一下吧。

邯情脉脉三千载
村口有一组百米长卷的照片墙。照片墙主题为“革命圣地、红色涉县 ”,展示了分布于涉县的几处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原革命机关单位的办公旧址。下图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位于涉县索堡镇弹音村,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的主要前身。

邯情脉脉三千载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位于涉县河南店镇赤岸村,同时是刘伯承、邓小平故居,太行军区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太行区党委,紧急鲁豫军区司令部,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

邯情脉脉三千载
朝鲜义勇军总部、 朝鲜独立同盟旧址及武亭旧居,是朝鲜义勇军及独立同盟在 中国 的大本营,位于 涉县 河南 店镇南庄村。

邯情脉脉三千载
晋冀鲁豫边区高等法院旧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是晋冀鲁豫边区的最高审判、检察机关,同时负责边区的司法行政工作,为新 中国 司法机构的建立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位于涉县索堡镇弹音村。

邯情脉脉三千载
新华通讯总社暨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旧址,位于涉县西戌镇沙河村,是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身。

邯情脉脉三千载

———————————————————美丽分界线——————————————————————

三天邯郸之行,至此圆满结束,真可谓一神一佛一场梦,一王一都一座城,历史典故传千年,邯郸怀古不虚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顺利通关
后一篇:首博半日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