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有所思之114——嵇康与山涛

(2010-04-03 17:00:16)
标签:

山涛

巨源

竹林七贤

知音

嵇康

杂谈

分类: ①读史有所思

      嵇康与山涛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从古到今,知己知音虽然难觅,但也不少,比如左伯桃与羊角哀,鲍叔牙与管仲,钟子期与俞伯牙,百里奚与蹇叔等等。然而,除了这些名副其实无可争议的知音,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对似是而非的知音,这便是嵇康与山涛。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代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他学问渊博,性格刚直,疾恶如仇。后因拒绝与当时掌权的司马氏合作被害,临刑的时候,有三千名太学生请求以他为师。他的作品长于辩论,思想新颖,笔锋犀利,著有《嵇康集》传世。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人,与嵇康等友好,为“竹林七贤”之一,但也是司马氏政权的骨干力量。         

 众所周知,在魏晋之际,活跃着一个著名的文人集团,即“竹林七贤”,其成员有: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这七人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和他们本身性格志趣上存在的差异,后来便分化了。首先是山涛投靠司马氏作了官,随之他又出面拉嵇康。嵇康虽出身寒门,但却是“七贤”的精神领袖。为了拉拢嵇康这面大旗出山,山涛向朝廷推荐,并给嵇康写信,请他出来做官。嵇康是何等人?他生就一身傲骨,岂能屈尊于司马氏!再说了,嵇康也明白,自己作为一代名士和“七贤”的精神领袖,有不少人的眼睛正盯着他如何选择。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也为了抒发对山巨源的鄙夷和对黑暗时局的不满,他写下了一篇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书中拒绝了山涛的引荐,埋怨山涛不了解自己,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不可加以勉强,声明与山涛绝交。就因为这篇绝交书,从此人们对山涛“另眼看待”。他走在洛阳的大街上,人们迎面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可是扭过脸就指着他的后背,骂他不够哥们……

 尽管嵇康与山涛绝交,可不可思议的是,后来嵇康在临刑时对自己的儿子嵇绍说:“巨源在,汝不孤矣。”,竟然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山涛。而山涛也很尽力,最终帮助嵇康的儿子踏上了仕途。因此,后人认为嵇康与山涛在做官上志向和道路不同,没能同朝为官,但内心世界是却相通的,是心灵相通的知音。我看纯属一派胡言,不过是个人的美好愿望罢了。嵇康当年结交山涛难道是为了让山涛照顾自己的儿子?也不想想,这两个人连志趣和理想都迥然不同,内心世界和心灵又如何相通呢?连内心世界和心灵都不相通,又如何是称得上知音呢?山涛后来那样做,不过是做贼心虚为自己留后条路,害怕青史留骂名而已,他不那样做行吗?实际上山涛确实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照顾一下嵇康的儿子对山涛来说不过举手之劳,还能不招骂名,何乐而不为?以山涛之圆滑世故,岂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而嵇康之所以临刑托孤,那是给山涛一个面子啊!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山涛投靠权势已如日中天的司马氏集团后,嵇康的心已经死了。虽然山涛和自己志趣不投,难以成为知己,但毕竟不是仇人,他只是从内心极度鄙视山涛。而临终托孤不过是念旧情以全山涛之名罢了,这也恰恰从侧面证明了嵇康的人格魅力!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嵇康啊,只有我明白你的心思,千年之前您孤独,千年之后您一点都不孤独……

                                                              夜半挑灯看吴钩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