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所思之97——被冤枉了的孟子
(2009-09-29 11:08:13)
标签:
脑力劳动者粮食孟子杂谈 |
分类: ①读史有所思 |
以前常说孟子是个大坏蛋,依据是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鼓吹统治者剥削老百姓有理,把劳动人民不当人看。然而,最近当我读到《孟子》时,不禁笑了。
孟子的这句话出于《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讲这句话的起因是这样的:许行是战国时期一位以宣扬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主张贤明的君主不但要生活简朴,而且要与老百姓一起种田,自己亲自烧火做饭、同时治理国家,否则就是剥削老百姓。一次,许行的弟子陈相遇见了孟子,就把老师的主张向孟子陈述了一遍。孟子对此不以为然。问他:“许先生一定要先种粮食才吃饭吗?”陈相回答说是的。孟子又连问了“许先生一定要先织布才穿衣吗”、“许先生煮饭的锅和耕田的犁是自己造的吗?”等几个问题。陈相皆回答不是,称这些东西都是许先生用粮食换的。听了陈相的回答,孟子胸有成竹,接着问:“用粮食换取各种器具,并不是剥削陶匠和铁匠;制陶和冶铁的工人也用他们的产品换取粮食,难道就是剥削农民?许先生不制陶冶铁,为什么用陶匠和铁匠制造的器具呢?”面对孟子有理有据的步步紧逼,陈相辩解说:“各种工匠的工作本来就不能边种田边干的。”见陈相如此狡辩,孟子才说出了那段曾让后世非议的“名言”: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的这段话翻译出来大意是在这样的:治理天下能和一边种田一起忙乎吗?君主有君主的事情,百姓有百姓的事情。只是不同的分工罢了。一个人生存所必须的东西是由各行各业的人提供的,如果非得要只有自己生产的才能使用,那只能导致天下的人整天都在奔忙不休。所以说:有的人要脑子去劳动,有人要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管理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管理。体力劳动者要给脑力劳动者提供粮食,而脑力劳动者自然就要吃体力劳动者提供的粮食,这是天下所通用的道理啊!
孟子说的这句话已经过去2000多年了,就是在今天,他的话又有什么错?我们曾因此无情的批判过孟子,可放眼今日之世界(当然包括中国),不正如孟子所说的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