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所思之75——常家祠堂的那座戏楼

标签:
戏楼祠堂困难群众粥棚灾民山西 |
分类: ①读史有所思 |
不就区区一个戏楼,常家为什么历时三年才建成呢?
为了让灾民有尊严的接受帮助,封建时代的大地主常家用心之良苦真是让人感动啊!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直至解放后,这些大户人家的长工或佣人几乎没人出来控诉受剥削的“血泪史”的一个原因吧。
然而,现在我们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为老百姓做了点屁大的好事,就惟恐天下不知,死乞白赖着要求别人“感恩”。特别是每到年关和节日慰问困难群众的时候,总喜欢带着新闻媒体,对整个慰问活动全程进行采访;照相机、摄象机、采访笔,“长枪短炮”齐刷刷对着困难群众,完全一种我来帮助你,你就得必须配合的态度。完了则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大张旗鼓的公开宣传,根本不顾及老百姓的尊严和心里感受。慰问虽说对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起道了一定的作用,但却给他们的心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虽然也给他们带去了组织的温暖,但在带去温暖的同时也捎去了一丝“寒意”——实在让人惋惜!
晋商大户为什么富可敌国,能做的那么大,而且还没有受到“仇富”的威胁?看来这并不仅仅是他们只会经商的缘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