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截拳道寸拳技法

(2008-11-17 17:59:04)
标签:

体育

http://www.21bowu.com/news/images/news/16590-2.jpg大巧若拙”一语出自《老子》,原意是说最灵巧的看来却好像十分笨拙。武术家们常借用这句话用来说明真正高明的招式并不一定繁富华丽,而是看来比较简单笨拙。截拳道寸拳朴实的功法训练及简捷实用的技法特点,是大巧若拙思想的最佳体现。但是,初学者练习寸拳,还须博采众长,刻苦训练,切不可被成法所拘泥,须知“截拳道面对的是实际,而非徒然的形式”。
    寸拳:即在短距离内,以前手或后手直拳骤然爆发出强大的寸劲,亦称寸劲拳。
    寸拳的劲路:呈警戒式,前臂屈肘,前手掌心向上,置与胸平,后手防护于肋部(图1),手掌由外向内螺旋式前进,同时握立拳发寸劲击向目标(图2)。    要点:发寸劲时不宜过分伸直手臂。若伸得太直,这拳就打老了,拳谚云“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即为此理。
    功法训练
    1.马步冲拳法
    呈马步式,双手掌心向上平置于腰部,目视前方(图3),右掌变立拳向正前方出击(图4,图5)。右拳变平掌,收回置于腰部,随即左掌变立拳向正前方出击(图6)。左右来回冲拳。每组40-50次,分3组练习。旨在练习寸拳的速度。
    要点:出拳发劲时,可结合本文“寸拳的劲路”一则,两手交替冲拳。
    2.震步冲拳法  呈马步式,左拳护于肚脐处(意守丹田),右拳前撑,舌抵上腭,气沉丹田,目视右前方(图7),右拳向外划圆,同时收右脚震步(图8),左拳变掌前冲,左掌背与右拳眼相合(图9)。上动不停,上左脚闯步冲拳(图10),此为左式。再练右式。右式与左式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每组8~10次,分3组练习。旨在练习寸拳的浑厚劲。
    要点:前手划圆与震步为起式,划圆要柔,震脚要狠,掌背与拳眼相合要放松自然,闯步冲拳为发劲,步要沉,拳要稳,步与拳协调一致,内外相随,形神合一。
    3.寸拳击靶法  呈警戒式,前掌平置于靶前(图11),骤然发寸劲拳击靶(图12),收回直拳再击靶。反复练习,每组40-50次,分3组练习:也可左右式前后拳交替练习,旨在练习寸拳的灵活性。
    要点:出拳发劲时,后脚尖蹬地,调胯扭腰,腰马合一,劲达拳面。
    4.侧卧单练法
    单脚着地左拳支撑身体,右手放于腰背部(13).舌抵上腭,气沉丹田,吸气屈臂下落(图14),呼气撑起,再吸气屈臂下落,如此反复练习。每组8-10次,分3组练习。旨在练习单侧臂力及拳面硬度。
    要点:起落要配合呼吸,意、气、力合一。初习者如不能起落,可以单臂支撑1~2分钟。
  寸拳技击——打穴法
  穴位,又称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穴位分别归属于各经脉,经脉又隶属于脏腑,故腧穴一经络一脏腑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穴位用于临床医学,通过对穴位的针灸、推拿、理疗,可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调合。用于武术技击,通过对穴位的击打,可使经脉闭阻,脏腑功能失调,轻则瘀血肿痛,重则危及性命。截拳道寸拳打穴法讲究一击必杀,而战术思想上应以防守反击为主,避实击虚。避实后的击虚,仍赖于大巧若拙的招法完成。
    1.捋手击章门
    对方以直拳击我面部。我观其肩一耸,速以前手抓捋对方肘臂至腕关节(图15),此为避实;同时以后手直拳发寸劲击打章门穴(图16),此为击虚。
    章门穴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图17),击打后可致腹部胀痛,重则肝脏破裂。2.闪步击中脘
    对方右拳击我面部。我速后脚向左侧闪步(图18),避其实拳。同时以前手寸拳击打对方中脘穴(图19),即击其虚,中虚无所主,故能以已之实击彼之虚。
    中脘穴在上腹部正中线,在脐中上四寸(图20),击打后可致呕吐、胃痛,重则呕血。
    要点:闪身要灵活自如,一闪即打。
    3,架打击膻中
    对方以劈拳打来。我顺势靠近,后手架、前手打,此合称架打式(图21,图22)。后手架为避其劈拳,前手以寸拳击打膻中穴,则为击其虚。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图23),击打后可致胸痛、气喘,重则心慌神乱。    要点:对方欲劈拳时,必身形扭动,我缩身以架打击之。
    4.接腿击血海  对方以鞭腿击我肋部。我顺势以前臂接其腿(图24),此为避其实。随即速以左寸拳击对方血海穴(图25),此为击虚,即攻其薄弱处。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端6厘米,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图26)。击打后可致局部瘀血肿痛。若久不治疗,可致消化系统病变.
    要点:接腿的同时,即击打血海穴,避其实处,攻其虚弱,充分表现出后发制人的战略思想。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大巧若拙的招式是依赖谋略和战术的,有了避实击虚法的理论指导,实践中的寸拳打穴法才能真正反映出中国武术的拳道合一。正之谓“大巧若拙,反朴归真,内蕴天地变化之机,外藏鬼神莫测之变”——李小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永远的龙
后一篇:2010年11月0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