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沙面

(2007-09-28 10:47:17)
标签:

旅行/见闻

广州

沙面

星巴克

教堂

分类: 旅游见闻
6月初,我来到了广州沙面,这是广州采风者最多的地方。童年曾经随父母到过这里,但20多年过去了,偶尔从各种媒介上看到在漂亮的沙面。很想亲眼去看看去玩玩,这次终于得偿所愿了。
  沙面的确漂亮,但我最喜欢它的地方在于它很安静。沙面靠近沿江路。以我对沿江路的印象便觉得沙面一定也是个热闹的地方。怎又会料到是个如此闲致清静的地方。
  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按一亩地一千五百钱地所谓租界费,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侵略者挖了一道河涌把沙面和沙基分开,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沙面东面1/5为法租界,约66亩。以西4/5为英租界,约264亩。规定沿沙面河涌宽90英尺,贴近沙面的45英尺范围属于沙面租界。中国船只不能停泊。至19世纪末,沙面租界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各种公共设施的独立于广州城的城区。租界内各种权力则由英法驻广州领事直接控制。
  沙面租界形成后,英、法侵略者开始在沙面兴建各种建筑物。它以一条贯通东西的主干道辅以几条南北纵横的次干道,将沙面(约22万平方米)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2个区,其中道路与绿化带占了相当大的面积。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主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沙面的建筑多数是19世纪末期建造的。主要有领事馆一类的政治性建筑,教堂、学校一类的文化性建筑,银行、洋行一类的商务办公建筑……沙面的建筑基本属于西欧的形式和风格,它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总体以英式和法式为主的西方古典建筑群。此外,还有哥特式、新古典式等形状、风格各异的建筑。1996年。沙面的建筑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博客中发表文章与图片均为博主作品,谢绝转载与引用!未经博主同意引用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难忘沙面
                              表现当年中外通商的铜塑
 
难忘沙面
                                           波兰驻穗总领馆
 
难忘沙面
                         沙面的荷兰小教堂
 
 
难忘沙面
                              位于沙面的星巴克,宁静而温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