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穆勒“插足”搅黄 “基友”默契球神话

(2014-06-27 07:54:07)
标签:

体育

分类: 竞技体育

托马斯穆勒击碎 “基友”默契球神话

/张志威

穆勒“插足”搅黄 <wbr>“基友”默契球神话

 

感谢穆勒,感谢他的补射,感谢他的死角进球。德国和美国队都应该感谢这个年轻人,克林斯曼和勒夫更应该感谢穆勒,因为他彻底击碎了德美默契球神话。

坊间形容克林斯曼和勒夫是“基友”。请不要误会,这样的称呼多少有点羡慕嫉妒恨的意思在里面。克林斯曼和勒夫这样的“基友”并非是我们认为的“同性恋者”,而是人们羡慕他们在德国国家队执教时出双入对,甚至是两个人总是穿着一样的“情侣”装的“亲密”样子。

在球迷心目中,克林斯曼和勒夫是教练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无论是工作还是私人关系,他们都堪称是令人羡慕知己的最好 “基友”。在德国任教期间克林斯曼把球队的战术训练比赛的排兵布阵全权交给了助手勒夫,而离开国家队后克里斯曼又竭力推荐勒夫接任。面对德国队取得的成绩,勒夫到现在还在说这里面有克里斯曼深刻的烙印。

从德美关系上来说,尽管奥巴马的监控丑闻涉及到穆勒“插足”搅黄 <wbr>“基友”默契球神话德国总理默克尔,但这并没有影响两国“杠杠”的关系。无论于公于私,德美没有理由不打默契球,因为默契球的平局结果是双双出线,皆大欢喜。

不要说这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历史上德国在这方面并不是君子。1982年联邦德国和奥地利联手制造了联邦德国1-0取胜的结果,两队同时以净胜球优势压倒前一天比赛结束的阿尔及利亚双双出线,当时的比赛地点是西班牙的小镇希洪,因此被称为“希洪耻辱”,事后当事相关国的人员承认那是场默契球。

纵观德国VS美国的上半场比赛,相信包括德国球迷在内的大多数球迷都会认为这球踢得有问题。

问题一,开场十几分钟美国队门前风声鹤唳,德国队员在美国队门前N种不进。门前的配合不是慢半拍,就是定点朝着守门员中路射。这个时候解说员一句话很精髓“德国队所有的射门都在美国门将霍华德的控制范围内”。比赛进行到17分钟时,场上的观众开始嘘声四起,不得不说球迷的眼镜是雪亮的。

问题二,比赛进行到大约33分钟时,美国球员琼斯几乎在没有干扰的情况单刀腿软自行摔倒。或许此时配个画外音比较搞笑“娘希匹,你们防守的都不想跑,害得老子还得自己假摔”。因为美国队此前这段时间也有N次机会在德国门前清一色的高射炮射门。穆勒“插足”搅黄 <wbr>“基友”默契球神话

问题三,说双方打默契球似乎还有N个理由反驳。你看看双方在中场拼抢多强烈,尽管速度不快,但是他们都绞在中场,因为拼抢双方还各申请了一张黄牌。

问题四,演播室的专家说,双方踢默契球这个不好说,没有尽力是正的。

还好,当比赛进行到第54分钟时德国队默特萨克的头球被霍华德奋力扑出,球鬼使神差落在禁区边缘的穆勒脚下,穆勒迎球脚弓端射,皮球直窜球门远角,慢动作显示这个应该是个死角,而此时的霍华德因为刚刚扑出默特萨克的头球刚刚起身还没有找好立足点。

感谢穆勒,感谢这个在克林斯曼执教德国时还没有出茅庐的小伙子,感谢他们没有国家队的师徒情分。当然也感谢克洛泽在最后时刻由一个前锋杀到本方禁区铲球救险的那种精神。

1-0,打破了默契球的猜想,尽管这个结果克林斯曼和美国队都有些惊恐,但是另一个赛场加纳和葡萄牙1-2的绞杀,最终成全了美国晋级16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