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的奇迹——水路也“断头”

标签:
旅游图片体育 |
分类: 生活旅游 |
黄河上的奇迹——水路也“断头”
张志威文并摄影
百度一下“断头路”是这样解释的:不同地区(省与省之间)、不同等级(高速路、等级路、农村公路)之间的不能接通,就叫断头路。
在全长5464公里的母亲河黄河上,除了耳熟能详的九曲十八弯之外,还有两大碛,一个是号称“旱地行船”的壶口瀑布,第二碛就是碛口,也叫大同碛。落差50米的壶口瀑布能够用旱地行船的方法绕过去,而碛口则是水路船家的“鬼门关”。
黄河到了这里,由400—800米猛然缩减到80米宽,在长达300米落差10米的巨石险滩段,水下怪石峥嵘,暗礁林立。据当地百姓讲这里的浪高能达到10几米,咆哮如雷的黄河水在十几里外都会震耳发聩。因此艄公称大同碛为“鬼门关”。
在以水路为主通商的明清时代,船到了这里就再也不能行进了,因此衍生的碛口古镇成了南来北往的货物贸易中转站。小小的碛口古镇有多繁华,一句民谣可见一般:“驮不完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全盛时期的碛口古镇光票号就有几十家。每天进出碛口中转货物的驮队达两三千人。如今碛口古宅院门框上以公分厚计算的,当年搬运工手上留下的油渍,已经成了见证古镇繁华的“古化石”。
据当地百姓讲,解放以后,曾经对大同碛水下暗礁进行过爆破,现在的大同碛已经没有过去狰狞的面目。
这里不但碛口古镇是全国的历史文化名镇,离此很近的西湾村还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距古镇并不算远的李家山被画家吴冠中称之为汉代“古墓”,其研究价值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