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为大众”与“激励一代人”的真谛
文/张志威
从33枚到46枚,各色人等,知名公司,各大机构对中国军团金牌数展开了“世纪大猜想”,中国军团受到如此的关心,固然是好事,至少能说明,我们是体育强国,我们是金牌大户。
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51枚金牌100枚奖牌,金牌总数第一,早已成了美好的回忆。北京奥运会我们有个奥运战略,伦敦奥运会我们把金牌“包产到户”落实到人。
奥运金牌值得肯定,也值得激扬文字,大书特书,终究奥运金牌无论如何都属于“稀有”,属于艰辛的汗水和超常的付出。
但事物都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在很多体育项目上我们造就的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人才,而不是以普及体育运动为前提选拔出来的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如曲棍球、自行车、蹦床包括已经告别奥运会的女子垒球等等。
我们慨叹中国男女足集体堕落无缘奥运,我们希冀男女篮女排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同样应该清楚在13亿人的族群里,女排的注册球员仅仅2000人。我们不能总在虚弱土壤中繁殖,靠常年的国家集训,靠举国之力竭泽而渔。点石成金固然能显示其高明之处,除了能证明中国人聪慧和刻苦外,并没有什么好处。
不健忘的话我们应该记得北京奥运会,美国女排仅仅集训了几周,在郎平的带领下取得了银牌,可他们的球员都是业余的,这是美国排球基础实力的体现。
在很多项目上,我们重视的不是基础的发展,而是竭泽而渔的“掠夺性”的战略,强化训练、速成人才、奥运周期大量请外籍教练,这些都无可指责;但是让人痛心的是我们的速成人才仅仅是金牌榜上的荣耀,并不代表我们全民体育运动的普及性,更不代表人民的健康指数。
《奥运为小,体育为大》这是新华社一篇文章的题目,细细品味很有哲理性。
毕竟奥运只是四年一届的体育大PARTY、大狂欢。在四年的漫长间隔中,我们更多的是与奥运没有太大关系的体育健身。顾拜旦说:“体育为大众”,全民健身的大众体育,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或许这就是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口号的真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