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图书馆分类工作业绩

(2015-03-22 23:01:08)
分类: 逝水年华、我家老照片里的故事
           俺为《美术类使用本》撰稿写的说明【2】

 

         中国美院图书馆美术类使用本〈2006年〉撰写说明

           

     李其容

 

无庸质疑,《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用于分类的权威工具书,它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数年来,我国各类图书馆均以此为圭臬,用以类分图书。

但必须看到,以注重宏观分类为特色、体系庞大复杂的《中图法》在某种意义上乃是更适应综合性图书馆使用的工具书,对细小专深的主题却难以揭示和检索。故而,对于某些专业图书馆来说,此工具书中许多应该深入、应该细化的门类却得不到细化、深入,不仅常常不能使内容相同的书集中在一起(如该分类法中缺乏中级类目“美术”,令有关美术类书籍不能集中在一起),也难以使与专业图书相近的书通过分类而联系在一起(如“画家传记”远在历史类)。鉴于上述原因,为了更大限度地为读者服务起见,众多的高校美术图书馆在循《中图法》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自编的《美术图书分类使用本》,亦是在情理之中、不足为奇了。

我馆采用本馆自编的“使用本”类分馆内的美术图书,亦有二十几年了:从最初只是对少数类目作细化的使用本到200512月所制定的涉及面较广的使用本,前后已制定了五种使用本(第一个使用本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制定;第二个使用本是1990年有关分类人员参加“《中图法》二版改三版学习班”后制定;第三个使用本是19935月制定[1995年“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协作会制定的《〈中图法〉三版美术文献分类细则》所参考并部分使用];第四个使用本是20006月《中图法》三版改四版后制定;第五个使用本是200512月定为初稿,200610月为定稿)。

上述使用本的制定,无一不是我馆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协商研究的结果。制定分类法使用法的程序大致如此:分类工作人员根据平时分类时所遇问题的积累,与同仁们交换意见后,制定使用本初稿—→交给馆长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传阅—→馆领导、分编室的工作人员、各部门负责人集中讨论—→分类人员根据讨论的结果梳理并定稿—→领导最后审阅后打印分发给有关部门。

我馆2006年制定的使用本,是本着在不改变《中图法》总体系的宗旨下,通过“移栽”、“增添”、“保留”、“删改”、“细化”、“详释”、“显现”等处理手法,对艺术(美术)部分加以了某些细节上的改动,使得内容相同的美术专业书更能集中在一起,使得内容相近的美术专业书更能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可使专业读者群(老师和学生)能更便捷地检索到所需的专业书、分类人员易于上手工作,以及使被类分的美术图书能相对地确立固定于具体类目的几大目的。

 

“移栽”——

通过这种处理,可以把相关的内容从某些类目中移栽进或从某些类目中移栽出,因此做到“把内容相近的书通过某些主题联系在一起”,更便于师生在开架书库内集中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专业书——在美图馆范围里,有关“以直接用名词术语作检索词的主题法来检索美术专业书”的呼吁已有多年,但由于种种条件所限,美图馆还是只得以学科体系类分书籍的分类法来检索美术专业书。这给学院内专业读者群检索图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通过“移栽”手法后的小小调整,我们尽可能使专业图书有主题地集中在一起。

例一:将列于K82/K83(人物传记)中的美术家传记移栽进J0/J5的有关类目中(如J03艺术家传记、J203J212.03画家传记、J403摄影家传记、J503工艺美术家传记)。

例二:选择TB8(摄影技术)里的有关类目并予以适当的合并,移栽J41(各种摄影艺术)的下位类中,使有关“摄影”的专业书有主题地联系在一起。

例三:将J314.5J325(竹刻、竹雕)J314.6J326(漆雕)移出J3(雕塑类),栽进J5(工艺美术类)内,使得内容相同的美术专业书能集中在一起。

 

“增添”——

通过这种处理,填补了《中图法》美术类目的某些空缺,使一些以前无法类分的美术专业书“有家可归”。

   例一:增添J119J129为“非传统艺术”类。二十世纪以来,已产生了许多已为传统的“国、油、版、雕”及“工艺美术”所归纳不进的造型艺术门类,“中图法”里并没有与此相对应的类目,故添而设之。

   例二:在J292(中国书法、篆刻类)里增添J292.5为古书契作品。据《辞海》所解,“古契,指文字”。古书契,也就是古代遗留下的文字作品类型。中国书法篆刻源远流长,先人遗留下来的不仅有大量的碑帖作品,还有大量镌刻制作在甲骨、铜器、陶器及书写在竹简、丝帛上的作品,有关此类的图书(不仅仅是此类文字作品的考古书籍)现在出版得很多。为让此类图书有所归属,故设此类目。

 

“保留”——

    在《中图法》二版改三版、三版改四版的过程中,必然会删去一

些编撰者认为要删去的类目。但是,有些被删去的美术类目,在我们

这些美图专业馆看来是删不得的,删之会给美术专业的特殊读者群、

美图馆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本馆的使用本还是保留之。

例:保留《中图法》原有的“中国画的考证、题跋、题画诗”类目。在类目号的设置上参考《中图法》四版的J292.2-3(碑帖源流考证、题跋、译文)的形式,在J222(中国画作品)的类号上加复分号“-3”,使J222-3成为保留下来的“中国画的考证、题跋、题画诗”类。

 

“删除、改动 “——

   《中图法》的某些类目,在实际使用时有的显得过于集中,有的则显得过于分散。我们根据馆内藏书的多少、读者的使用情况,对少数类目作以了删除或改动。

例一:删除J219J229J239J329J339里的部分内容,删除J315,将删除的有关内容并入J19内。

        在《中图法》里,有关宗教艺术类的作品过于分散,因而令读者难以相应集中地检索到相应的书籍画册。毋需讳言,宗教的题材,在传统的美术作品中占了极大的比重,倘若全被收纳进艺术类的“宗教艺术”、“宗教绘画”、“宗教雕塑”等类目中,恐怕收纳二十世纪以前的普通艺术作品的书架会显得空空荡荡。故而,我们美图馆还是把绝大多数知名的宗教艺术类的书籍画册,直接分到相关的艺术门类中去(如《最后的晚餐》入“意大利壁画作品”类;《大卫》入“意大利雕塑作品”类)。

         当然,像《宋张胜温画梵像卷》、《菩萨造像》、《伊斯兰艺术》这样图书直接纳入相关的艺术作品门类中,不是很合适,还是设置有其特殊属性的类目容纳它们为好,《中图法》四版也正是这么设置的。

         但问题是,《中图法》里给这类图书设置的类目过于分散,而且有的还是和其他内容挤在一个类目里的(如“宗教绘画艺术”是与“农民画”“儿童画”挤在一起列入J219J229J239里;“宗教雕塑”又是与“象牙雕”“骨雕”等挤在了一起列入J329J339里)。对于这些本来就数量较少的宗教艺术书籍、画册,如此的分散处置使得读者检索时就犹如大海捞针,十分不便。对此,我们删去了J219J229J239J339里的宗教内容的成分,亦删除了J315“宗教雕塑理论、技法”,并将删除的有关内容统统并进J19(宗教艺术)内。这一改动,起到了“把内容相近的书通过某些主题联系在一起”的作用,方便了读者检索。

例二:改动“历代中国画作品”的类目号J222.2/.6,以J222.01/05代之。

        我馆是高校美图馆,其办馆主要宗旨是为教学服务,所以我馆的藏书结构跟教学专业密切相关。中国画系是我院的重要学系,故我馆藏有数量较多的“中国画作品”类的图书,前来借阅的师生也相当多。为使师生能迅捷地借到“中国画作品”的图书,我们改动了“历代中国画作品”J222.2/.6类号,以J222.01/.05代之。

        改动的理由有二。中国画系的主要专业为“人物”“山水”“花鸟”,本馆设置的J222.01(历代作品-人物)J222.02(历代作品-山水)、J222.03(历代作品-花鸟)的类目与中国画系所设置的专业匹配,可令师生有的放矢地前来借阅。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经常某画种流派是跨越两个甚至是几个朝代的。所以,《中图法》以时代来类分“中国画-历代作品”的方式便不是很得当,会引起索书的混乱,令师生难以寻找到要索求的图书(如,根据《分类法》分,南北朝绘画作品入J222.39,唐代绘画作品则入J222.42;清代绘画作品若是清前期的入J222.49,清后期的则入J222.52。在书架上,往往清前期的画册会和唐代的放在一起;清后期的会另放一处)。现在我们用小画种来类分中国绘画作品,就可避免混乱。至于我们在J222.01/.05中设置的“O”,是参见《中图法》历史类目中“O”的涵义。在《中图法》里,“O”的设置有几种涵义,大多意为“理论”,但在历史类中,设置的“O”便具有了“通史”的涵义。因此,我们在给“中国历代绘画作品”设置类号时,取了“O”的通史涵义。

 

细化”——

   《中图法》中美术类的某些类目的设置,对于我们这样的美术专业馆来说显得过于粗略,无法满足这类文献的分类需要,影响了类目的专指度。我们通过对这些类目的“细化”处理,使得此类类目的设置更为清晰,更加便于分类人员的分类和专业读者的查找。

例:J18(美术考古)本是《中图法》四版为美术专业单位设置的类目,用心虽好,但较之K85/88(文物考古)设置的特别详尽的子目来说,为J18设置的子目就显得太粗略了,仅有“古建筑及遗址”、“石窟寺”、“古雕塑”、“古绘画”、“古书契”、“古法帖“、“古器物”七类,甚至不要求依世界地区表分。

由于类目的专指不明晰,同一类目下包有多种类的图书,

使得书库内此类书架包容的图书过于芜杂,令读者难以查找。如,在“古器物”一类里。既可以有外国的陶瓶、金银器、家具等,也可以有中国的漆器、玉器、陶瓷、金银器等等,林林总总的多种图书摆在一处,读者要寻找自己需要的书颇费精神。

我们这次在“使用本”里,借鉴K85/88中某些子目的设置,细化了J18,使工作人员类分“美术考古”类时有了专指性,从而使得书架上的图书各有所属、井井有条,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寻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

 

“详释”——

分类工作是个很具体的工作,但同时又是个很抽象的工作。说其具体,是因为每种书最后要归于确切的位置;说其抽象,是因为分类是要通过人的思考来归位书籍,而对某种书籍,不同人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之。如。台湾女作家三毛据亲身经历加工的某些美文,有的人把它归类于短篇小说,无错;有的人把它归类于散文随笔,亦无错。倘若图书馆的分类工作自始至终为一人操行,其思维方式大抵较为统一,至少相同性质的书不会分到两处甚至几处。但图书馆的分类工作为一人所为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事。随着年轻同仁的大量接班,图书馆的分类工作也随之处于“交接班”的状态,对同种书籍不同认识的情况也屡屡出现。

要完全杜绝对同一种书不同认识的情况,似乎不太可能,但我们可以尽量采取某种措施,让不同的分类人员对相同属性的书籍能做到有基本相同的认识。此措施就是对语焉不详的类目,作尽可能详尽的注释,即“详释”,从而使得类目的专指性更为明晰,让新上手的工作人员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

2006年的使用本中,加强详释的地方是很多的。我们采取的具体方法是“增添类目注释的内容”和“用类目注释具体指示分类方向”。

 

例一:类目J209.9(绘画流派及其研究)原本并没有注释,故而新上手的分类人员时不时会把油画流派、中国画流派等性质的书籍分到其类。针对此状况,我们以“增添类目注释的内容”的 手段,增添了其类目的注释“两种以上画种流派入此,单一画种流派及其研究入各画种的技法类”这段文字,更明确了这类目所包含的范围。

例二:类目J237(外国版画作品)原本也没有注释,我们新添了注释“丝网版画入此;拓印画、藏书票入此;浮士绘入此”,使得不熟悉美术知识的分类人员亦可把这几类版画作品准确地归于此类目中。

例三:关于“中国年画作品”(J228.3),若无对美术专业知识的认知,一般人会把水粉类年画(如李慕白创作的年画)和杨柳青、桃花坞用水印木刻制作的年画混放于一类。在使用本的J228.3里,我们通过“用类目注释具体指示分类方向”的手段,告知“木版年画入J227”,从而使得这类书籍有了专指的位置,便于分类人员决断分书,亦便于专业读者的方便找书。

显现”——

    即为在使用本里将《中图法》中隐藏不露的类目(如仿分类目)

用文字著录之。这完全是为着分类人员工作方便而行的处理手法。

   由于篇幅所限,《中图法》不可能把所有的类目都巨细无遗地印成

文字。故而许多地方以“仿分”的手法略去了分类人员可以领会的文

字(类号)。但是,无形之中,这给分类人员在具体操作类分书籍时

带来不少麻烦,他们对要仿分的类号还须得返回所要参照的类号一一

作对应。为工作方便起见,该使用本对于时常要类分的、然而在《中

图法》里却隐匿的那些美术类目,以“显现”的手法让其在使用本上

“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占一席之地,使工作人员一目了然,能大

大增强工作效率。

 

例一:在J212(中国画技法)里,《中图法》是予以这样注释的“如有必要,可仿J20分。例:中国画评论为J212.05”。

       在美术院校,像“中国画评论”“中国画理论”“中国画史”这种类目的书籍真是太多了,设置这样的类目不仅是必要,而且是相当必要!但因《中图法》里这样的类目由于没有文字的显现,分类人员在类分此类书籍时不得不对照“J20”进行仿分。如此行事,不仅很麻烦、很吃力,而且常常会造成疏漏和错误。因此,使用本采取“显现”的手法,将“J212.01中国画美学”、“J212.02中国画理论”、“J212.03中国画工作者”、“J212.04中国画创作方法与经验”、“J212.05中国画评论”、“J212.09中国画史”、“J212.099中国画流派及其研究”诸类目一一显现出来,无疑能增强分类的效率、减少分类的误差,裨益多多。

例二:在J422/429.9(中国摄影艺术作品-各种摄影作品)中,使用本亦采取了此方法,将仿J412/419.9的那些类目一一显现出来。

 

  我馆的图书分类使用本,是本着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精益

求精的工作精神而制定出来的。虽然在长期的实践中,使用本确对图

书的管理起了些良好的作用,但目前的使用本还是不很完善,还须得

在日后长期的实践中完善之。同时,它在应用方面还存在着受一定范围的制约,这也是较为无奈的。

 

 http://s9/mw690/001lY0dEgy6QUcDSDnG98&690

http://s14/mw690/001lY0dEgy6QUcFbvWd4d&690
那时打字要求人,而我这次制定的使用本内容较多,所以这是我自己在蜡纸上刻好油印的——把高中在学生会使用的手段都拿出来了。http://s13/mw690/001lY0dEgy6QUcGkZgo6c&690

http://s12/mw690/001lY0dEgy6QUcHfVl9bb&690

http://s16/mw690/001lY0dEgy6QUcIm93x8f&690

http://s15/mw690/001lY0dEgy6QUcJEENwae&690

http://s2/mw690/001lY0dEgy6QUcL9Dt7d1&690

http://s10/mw690/001lY0dEgy6QUcLQf3jd9&690

http://s13/mw690/001lY0dEgy6QUcMWCCw9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